一、学校简介
昆明理工大学创建于1954年9月4日,时名“昆明工学院”,1995年更名为“昆明理工大学”,1999年原昆明理工大学与原云南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昆明理工大学。学校现有呈贡、莲华、新迎、嵩明四个校区,占地3915亩(不含嵩明校区),主校区为呈贡校区,位于昆明市呈贡大学城。
经过近70年的发展,学校现已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行业特色、区域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是云南省规模最大、办学层次和类别齐全的重点大学,在**有色金属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昆明理工大学下设1个学部、27个学院、7个研究院、14个临床教学基地(含10个附属医院、3个教学医院、1个实习医院),3个应用人才培养基地;设有研究生院。现有教职工4001人,其中,专任教师2732人,教授、副教授职称人员1861人。现有“两院院士”“长江学者”“杰青”等国家级人才112人,“云南省科技领军人才”“云岭学者”等省部级人才737人。现有在籍学生51918人(含留学生671人),其中本科生33886人(含留学生254人),研究生18032人(含留学生417人)。
昆明理工大学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环境/生态学、植物与动物学、农业科学、临床医学先后进入ESI全球前1%。现拥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23个、省院省校合作共建重点学科9个、国家级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1个、省级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7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2个;有107个本科专业。
二、培养学院简介
学校设有城市学院,专门培养高等职业教育普通本科生。城市学院是学校下设的教学学院之一,现有在校生8700余名。学院下设机械工程系、土木工程系、建筑学系、信息工程系、艺术设计系、语言工程系、管理与经济系、会计系、地球科学技术系等9个系和基础课部、体育课部、公共外语教学部等教学机构,共开设39个具有鲜明职业特色、就业前景良好的专业。
城市学院立足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满足城市化建设需求,以学生为本、能力为本、就业为本,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素质、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职业技能突出、综合素质高的技术应用型和职业技能型高级专门人才。
学院十分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走产学结合、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之路;创新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机制,加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构建以职业岗位群为基础的“大平台+多模块”,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理论、实践和职业教育体系,以适应行业需求的“本科+**”、“本科+技能”、“本科+专长”方式进行特色培养。坚持“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螺旋式”推进的教学观,强化学生实践能力……
一、学校简介
昆明理工大学创建于1954年9月4日,时名“昆明工学院”,1995年更名为“昆明理工大学”,1999年原昆明理工大学与原云南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昆明理工大学。学校现有呈贡、莲华、新迎、嵩明四个校区,占地3915亩(不含嵩明校区),主校区为呈贡校区,位于昆明市呈贡大学城。
经过近70年的发展,学校现已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行业特色、区域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是云南省规模最大、办学层次和类别齐全的重点大学,在**有色金属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昆明理工大学下设1个学部、27个学院、7个研究院、14个临床教学基地(含10个附属医院、3个教学医院、1个实习医院),3个应用人才培养基地;设有研究生院。现有教职工4001人,其中,专任教师2732人,教授、副教授职称人员1861人。现有“两院院士”“长江学者”“杰青”等国家级人才112人,“云南省科技领军人才”“云岭学者”等省部级人才737人。现有在籍学生51918人(含留学生671人),其中本科生33886人(含留学生254人),研究生18032人(含留学生417人)。
昆明理工大学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环境/生态学、植物与动物学、农业科学、临床医学先后进入ESI全球前1%。现拥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23个、省院省校合作共建重点学科9个、国家级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1个、省级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7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2个;有107个本科专业。
二、培养学院简介
学校设有城市学院,专门培养高等职业教育普通本科生。城市学院是学校下设的教学学院之一,现有在校生8700余名。学院下设机械工程系、土木工程系、建筑学系、信息工程系、艺术设计系、语言工程系、管理与经济系、会计系、地球科学技术系等9个系和基础课部、体育课部、公共外语教学部等教学机构,共开设39个具有鲜明职业特色、就业前景良好的专业。
城市学院立足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满足城市化建设需求,以学生为本、能力为本、就业为本,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素质、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职业技能突出、综合素质高的技术应用型和职业技能型高级专门人才。
学院十分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走产学结合、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之路;创新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机制,加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构建以职业岗位群为基础的“大平台+多模块”,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理论、实践和职业教育体系,以适应行业需求的“本科+**”、“本科+技能”、“本科+专长”方式进行特色培养。坚持“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螺旋式”推进的教学观,强化学生实践能力……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ingpinfang.com/110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