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想提升学历怎么样()聚焦池州“两会”,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及,“2021年,我市大力实施产业强市战略,加快培育八大新兴产业,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增长11%左右、高于年初计划目标2.5个百分点,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更加强劲……”建设产业强市,培育新兴产业,离不开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记者从市教体局了解到,2021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池州职业教育发展,多次集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国家及安徽省系列部署文件要求,专题调研推进池州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市职业教育发展亮点纷呈:东至县职教园区项目稳步推进,2
池州想提升学历怎么样()
聚焦池州“两会”,2022年《**工作报告》提及,“2021年,我市大力实施产业强市战略,加快培育八大新兴产业,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增长11%左右、高于年初计划目标2.5个百分点,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更加强劲……”
建设产业强市,培育新兴产业,离不开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记者从市教体局了解到,2021年,**、市**高度重视池州职业教育发展,多次集中学习****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国家及安徽省系列部署文件要求,专题调研推进池州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
一年来,在**、市**的大力支持下,我市职业教育发展亮点纷呈:东至县职教园区项目稳步推进,2022年9月即将投入使用;贵池区在高新区建设新校区,项目已经获批;争取国家改善办学条件**奖补资金,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打破常规,在省有关政策出台之前,积极谋划推进市属中高职院校资源优化整合,加快池州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改革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以“产教融合型行业培育”“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等9大类32个省级创新发展试验项目为抓手,加大实训基地建设力度,深化产教融合发展……
截至目前,我市8所职业教育院校每年可输送近万名应用型人才,助力产业发展,服务产业招商落地。
坚持立德树人 推进职教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归根到底,就是立德树人,这是教育事业发展必须始终牢牢抓住的灵魂。2021年,市教体局及时传达学习全国、全省职业教育大会精神,将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融入到专业理论知识以及实习实训各个环节,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围绕庆祝建**100周年,依托文明校园、德育示范校创建等载体,深入开展“四史”教育及“少年工匠心向**青春奋进新时代”“三优评选”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典型案例征集,分阶段举办理想信念、工匠精神、心理健康和就业创业等主题教育,全年利用校内外德育基地和重要节日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诚信感恩和生命安全等教育70余场次,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陶冶学生情**,教育引导学生自觉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规范。
坚持高质量发展 全力支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
建设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既是落实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战略部署的重要内容,也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深入落实池州市与池州学院联席会议精神。2021年,市教体局出台《池州市与池州学院2021年合作工作要点》《推进与池州学院人才合作培养的有关重点事项任务清单》,市校合作,合力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进一步优化全市职业教育布局。推动池州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安徽交通技术学校设立东部校区,解决教室、宿舍等硬件条件不足的问题;制订《关于优化整合市属中高职院校资源的实施方案(审议稿)》,推进中高职一体化发展,支持池州职业技术学院升格职教本科。
推动对外交流合作。支持池州学院由师范类专科院校向地方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转型,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开展合作办学,发展势头良好。支持池州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安徽省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对接长三角地区优质校(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全面推进合作办学,柔性聘请10名长三角专家教授作为学院重点专业校外带头人,并联合池州学院启动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支持安徽卫生健康职业学院首次与安徽医科大**合开展专升本培养,专升本招生133人。
制订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工作实施方案。指导中职向高职院校输送优质人才,升入各类高一级学校毕业生比例达81.48%,较上一年度增加7.13%。
坚持扩优提质 持续夯实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根基
长期以来,优质教育资源不够充足是池州中等职业教育的一大痛点。说到底,夯实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根基需要扩优提质。
稳步推升办学规模。2021年,市教体局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本地中考报名情况及中职学校资源现状等因素,合理制订中职学校招生计划,较上一年度实现大幅提升。
稳步推进达标评估工作。安徽交通技术学校、池州市旅游学校顺利通过省级优质B类示范学校达标评估。联合**门制订办学条件达标整改方案,建立问题、措施、责任、时限4个清单,逐条细化举措,如期整校销号推进。对照省级优质示范校创建评估标准,实行“一校一策”,指导池州工业学校等3所中职学校高标准完成创建申报工作,其中东至(池州工业学校)建设370亩优质示范职教园区,贵池区职教新区项目进入实施阶段,中职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启动入选安徽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改革实验区项目库的33个项目建设。持续3年实施质量提升工程27个项目建设,通过特色发展、创新发展,提升技能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效性。
坚持校企合作 深化职业教育“三教改革”
坚持立德树人,优化类型**,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求中职、高职、本科职业教育培养体系三位一体,深化“三教”改革,从职业技能素养、专业合作研发和服务能力等多方面提升职业教育质量。
推动校企联合育人。2021年,市教体局与安徽安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安徽文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40余家企业建立协作关系,实行校企资源共享、互利共盈,涉及专业54个。创新工学一体人才培养,通过招工即招生方式与企业签署联合办学协议,现代学徒制试点学生数83人。组织469名学生赴6所企业开展实习实训。举办“优秀工匠进校园”活动,邀请8名优秀企业家代表、劳动模范走进校园。
强化教师队伍建设。评审认定“双师型”教师250名。实施职业学校干部教师培养计划,职业院校年教师培训率达到100%。组织45名教师参加教研在线培训,依托国培、省培项目培训中职教师80余人。推动企业技能人才向职业院校流动,从企业、院校聘请专**教师24人,建立教师企业实践基地6个,建设市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0个。
普及1+X证书试点。投入资金110万元,指导3所学校申报第四批试点项目6个,实现了全市公办学校证书试点工作全覆盖。2所学校被认定为全市首批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社会培训评价组织。
加快信息化建设。支持安徽交通技术学校等智慧校园建设,加大数字化、信息化硬件支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专业和课程教学手段日趋完善。
坚持服务理念 全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职业教育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2021年以来,随着产业强市的深入推进,我市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正在不断增加。
优化专业设置。出台全市中职学校专业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指导各地各校优先发展全市八大产业相关专业,做大做强优势专业,审核3所中职学校新增专业5个,停办专业3个,所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全部转设为幼儿保育专业。指导池州职业技术学院与安徽交通技术学校围绕“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旅游管理”等专业开展联合办学,实现中高职一体化发展。
坚持以赛促训。联合市人才办、市人社局等部门连续9年举办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举办教师教学能力和班主任业务能力竞赛等赛事,让师生在各类赛事活动中经受摔打淬炼,2个团队和1名班主任获省级大赛二等奖,安徽交通技术学校教师余娟在全国职业院校班主任业务能力赛项中获奖。
助力就业创业。联合人才、人社等部门,全面落实高校毕业生求职补贴、创业融资等政策,共发放高校毕业生和高技能人才就业创业学费补助261000元,其中市级资金为78300元。依托线上渠道积极开展网络宣传及招聘工作,全市高校毕业生8081人,实际签约7280人、签约率达90.11%;中职毕业生2160人,就业人数2130人(含向上升学)、就业率达98.6%。
坚持继续教育 努力打造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
在常态化**防控条件下,2021年,市教体局坚持继续教育,加快发展基层老年教育、成考教育和继续教育,初步构建了“池州模式”的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
老年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落实定期调度工作机制,联合市老教委、**组织部开展2轮工作调研,启动全市老年大学示范校创建工作,通过点面结合,推动老年教育服务链条向下延伸,全市建成老年大学(学校)477所,乡镇(街道)和行政村(居委会)472所,比上年增加了461所,老年学校覆盖率镇街达100%,行政村(居委会)老年学习点覆盖率达67%,池州电大与池州老年大学、贵池区老年教育委员会合作开展老年教育远程网络建设,经常性参与教育活动的老年人占全市老年人口总数的比例达到8.4%。
网络教育成效明显。依托各级电大开展招生工作,全年招收继续教育学生2396人,招生数较上年增加6.37%,含开放教育招生2130人,奥鹏网络教育79人,成考**187人。完成2021年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函授站(数字化学习支持服务中心)年审工作,2个函授站经年审合格,新设数字化教学点1个。联合五部门开展池州市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广告发布管理专项整治行动,净化高等学历教育发展环境。
继续教育稳步推进。印发池州市社区教育年度工作要点,撰写长三角地区社区教育发展报告,组织第二批长三角市民终身学习体验基地申报。开展2021年池州市“百姓学习之星”“终身学习品牌项目”评选,青阳县汪国权同志被评为全国“百姓学习之星”。组织全市中华经典“诵写讲”系列大赛。成功举办全市推普周暨“推普助力乡村振兴”专题培训活动。
2022年《**工作报告》指出,今后5年,我市主要任务包括“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筑牢全面绿色转型产业基石”。为此,“我市将实施‘传统产业提质、新兴产业扩量、平台主体增效’三大行动,坚持龙头带动和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资本链、人才链集聚发展,努力实现工业4年倍增目标。”
“《**工作报告》为池州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划定了重点。”市教体局有关负责同志表示,“构筑池州职教应用型高技能人才集聚高地,池州职业教育任重道远。”下一步,市教体局将全面贯彻**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基本**,以促进高水平就业和服务产业需求为导向,以教育质量为生命线,以产教融合为路径,把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措施,支持职业教育办精、办好、办出特色,培养更多创新创业英才、能工巧匠、工程技术人才,努力为我市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记者 唐馥娴 通讯员 胡长平
池州想提升学历怎么样()
聚焦池州“两会”,2022年《**工作报告》提及,“2021年,我市大力实施产业强市战略,加快培育八大新兴产业,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增长11%左右、高于年初计划目标2.5个百分点,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更加强劲……”
建设产业强市,培育新兴产业,离不开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记者从市教体局了解到,2021年,**、市**高度重视池州职业教育发展,多次集中学习****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国家及安徽省系列部署文件要求,专题调研推进池州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
一年来,在**、市**的大力支持下,我市职业教育发展亮点纷呈:东至县职教园区项目稳步推进,2022年9月即将投入使用;贵池区在高新区建设新校区,项目已经获批;争取国家改善办学条件**奖补资金,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打破常规,在省有关政策出台之前,积极谋划推进市属中高职院校资源优化整合,加快池州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改革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以“产教融合型行业培育”“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等9大类32个省级创新发展试验项目为抓手,加大实训基地建设力度,深化产教融合发展……
截至目前,我市8所职业教育院校每年可输送近万名应用型人才,助力产业发展,服务产业招商落地。
坚持立德树人 推进职教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归根到底,就是立德树人,这是教育事业发展必须始终牢牢抓住的灵魂。2021年,市教体局及时传达学习全国、全省职业教育大会精神,将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融入到专业理论知识以及实习实训各个环节,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围绕庆祝建**100周年,依托文明校园、德育示范校创建等载体,深入开展“四史”教育及“少年工匠心向**青春奋进新时代”“三优评选”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典型案例征集,分阶段举办理想信念、工匠精神、心理健康和就业创业等主题教育,全年利用校内外德育基地和重要节日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诚信感恩和生命安全等教育70余场次,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陶冶学生情**,教育引导学生自觉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规范。
坚持高质量发展 全力支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
建设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既是落实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战略部署的重要内容,也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深入落实池州市与池州学院联席会议精神。2021年,市教体局出台《池州市与池州学院2021年合作工作要点》《推进与池州学院人才合作培养的有关重点事项任务清单》,市校合作,合力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进一步优化全市职业教育布局。推动池州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安徽交通技术学校设立东部校区,解决教室、宿舍等硬件条件不足的问题;制订《关于优化整合市属中高职院校资源的实施方案(审议稿)》,推进中高职一体化发展,支持池州职业技术学院升格职教本科。
推动对外交流合作。支持池州学院由师范类专科院校向地方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转型,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开展合作办学,发展势头良好。支持池州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安徽省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对接长三角地区优质校(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全面推进合作办学,柔性聘请10名长三角专家教授作为学院重点专业校外带头人,并联合池州学院启动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支持安徽卫生健康职业学院首次与安徽医科大**合开展专升本培养,专升本招生133人。
制订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工作实施方案。指导中职向高职院校输送优质人才,升入各类高一级学校毕业生比例达81.48%,较上一年度增加7.13%。
坚持扩优提质 持续夯实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根基
长期以来,优质教育资源不够充足是池州中等职业教育的一大痛点。说到底,夯实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根基需要扩优提质。
稳步推升办学规模。2021年,市教体局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本地中考报名情况及中职学校资源现状等因素,合理制订中职学校招生计划,较上一年度实现大幅提升。
稳步推进达标评估工作。安徽交通技术学校、池州市旅游学校顺利通过省级优质B类示范学校达标评估。联合**门制订办学条件达标整改方案,建立问题、措施、责任、时限4个清单,逐条细化举措,如期整校销号推进。对照省级优质示范校创建评估标准,实行“一校一策”,指导池州工业学校等3所中职学校高标准完成创建申报工作,其中东至(池州工业学校)建设370亩优质示范职教园区,贵池区职教新区项目进入实施阶段,中职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启动入选安徽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改革实验区项目库的33个项目建设。持续3年实施质量提升工程27个项目建设,通过特色发展、创新发展,提升技能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效性。
坚持校企合作 深化职业教育“三教改革”
坚持立德树人,优化类型**,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求中职、高职、本科职业教育培养体系三位一体,深化“三教”改革,从职业技能素养、专业合作研发和服务能力等多方面提升职业教育质量。
推动校企联合育人。2021年,市教体局与安徽安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安徽文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40余家企业建立协作关系,实行校企资源共享、互利共盈,涉及专业54个。创新工学一体人才培养,通过招工即招生方式与企业签署联合办学协议,现代学徒制试点学生数83人。组织469名学生赴6所企业开展实习实训。举办“优秀工匠进校园”活动,邀请8名优秀企业家代表、劳动模范走进校园。
强化教师队伍建设。评审认定“双师型”教师250名。实施职业学校干部教师培养计划,职业院校年教师培训率达到100%。组织45名教师参加教研在线培训,依托国培、省培项目培训中职教师80余人。推动企业技能人才向职业院校流动,从企业、院校聘请专**教师24人,建立教师企业实践基地6个,建设市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0个。
普及1+X证书试点。投入资金110万元,指导3所学校申报第四批试点项目6个,实现了全市公办学校证书试点工作全覆盖。2所学校被认定为全市首批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社会培训评价组织。
加快信息化建设。支持安徽交通技术学校等智慧校园建设,加大数字化、信息化硬件支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专业和课程教学手段日趋完善。
坚持服务理念 全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职业教育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2021年以来,随着产业强市的深入推进,我市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正在不断增加。
优化专业设置。出台全市中职学校专业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指导各地各校优先发展全市八大产业相关专业,做大做强优势专业,审核3所中职学校新增专业5个,停办专业3个,所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全部转设为幼儿保育专业。指导池州职业技术学院与安徽交通技术学校围绕“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旅游管理”等专业开展联合办学,实现中高职一体化发展。
坚持以赛促训。联合市人才办、市人社局等部门连续9年举办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举办教师教学能力和班主任业务能力竞赛等赛事,让师生在各类赛事活动中经受摔打淬炼,2个团队和1名班主任获省级大赛二等奖,安徽交通技术学校教师余娟在全国职业院校班主任业务能力赛项中获奖。
助力就业创业。联合人才、人社等部门,全面落实高校毕业生求职补贴、创业融资等政策,共发放高校毕业生和高技能人才就业创业学费补助261000元,其中市级资金为78300元。依托线上渠道积极开展网络宣传及招聘工作,全市高校毕业生8081人,实际签约7280人、签约率达90.11%;中职毕业生2160人,就业人数2130人(含向上升学)、就业率达98.6%。
坚持继续教育 努力打造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
在常态化**防控条件下,2021年,市教体局坚持继续教育,加快发展基层老年教育、成考教育和继续教育,初步构建了“池州模式”的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
老年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落实定期调度工作机制,联合市老教委、**组织部开展2轮工作调研,启动全市老年大学示范校创建工作,通过点面结合,推动老年教育服务链条向下延伸,全市建成老年大学(学校)477所,乡镇(街道)和行政村(居委会)472所,比上年增加了461所,老年学校覆盖率镇街达100%,行政村(居委会)老年学习点覆盖率达67%,池州电大与池州老年大学、贵池区老年教育委员会合作开展老年教育远程网络建设,经常性参与教育活动的老年人占全市老年人口总数的比例达到8.4%。
网络教育成效明显。依托各级电大开展招生工作,全年招收继续教育学生2396人,招生数较上年增加6.37%,含开放教育招生2130人,奥鹏网络教育79人,成考**187人。完成2021年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函授站(数字化学习支持服务中心)年审工作,2个函授站经年审合格,新设数字化教学点1个。联合五部门开展池州市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广告发布管理专项整治行动,净化高等学历教育发展环境。
继续教育稳步推进。印发池州市社区教育年度工作要点,撰写长三角地区社区教育发展报告,组织第二批长三角市民终身学习体验基地申报。开展2021年池州市“百姓学习之星”“终身学习品牌项目”评选,青阳县汪国权同志被评为全国“百姓学习之星”。组织全市中华经典“诵写讲”系列大赛。成功举办全市推普周暨“推普助力乡村振兴”专题培训活动。
2022年《**工作报告》指出,今后5年,我市主要任务包括“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筑牢全面绿色转型产业基石”。为此,“我市将实施‘传统产业提质、新兴产业扩量、平台主体增效’三大行动,坚持龙头带动和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资本链、人才链集聚发展,努力实现工业4年倍增目标。”
“《**工作报告》为池州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划定了重点。”市教体局有关负责同志表示,“构筑池州职教应用型高技能人才集聚高地,池州职业教育任重道远。”下一步,市教体局将全面贯彻**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基本**,以促进高水平就业和服务产业需求为导向,以教育质量为生命线,以产教融合为路径,把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措施,支持职业教育办精、办好、办出特色,培养更多创新创业英才、能工巧匠、工程技术人才,努力为我市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记者 唐馥娴 通讯员 胡长平
原创文章,作者:李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ingpinfang.com/13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