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标题是上海北京很大比例的人中考无法升入普通高中,有接近一半去中职,是吗?是否北上广大城市的职普比更高?由景天网络转载而成
对的。很大的比例,都没有办法上高中。
最后那句话说的很对,中考已经刷下来了一批人,然后**又刷下来了另一批人。之后进入大学的基本上都是经过考验的。
主要还是那边的父母比较开明,他们也知道自己的孩子水平。
我们高中老师就说了,内地这些家长普遍不愿意让孩子去职校的原因就是,很大一部分没有南方那些家长开明。
主要还是经济问题吧。各个地区的经济水平不一样,家长的思想也各有不同。
在内地家长想的基本就是让孩子上一个高中考一个大学,他们认为技校啥的都有点那啥,我不说你们也懂。
然后等别的地方的**招生率出来之后,他们就又开始说人家那多好多好,就又说**不公平的啥的。
[捂脸][捂脸][捂脸][捂脸][捂脸][捂脸][捂脸]
没办法,传统观念让父母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感觉,他们就觉得不行,他们就觉得上技校不行。
话不多说,我们以具体的数据说明吧:(**公布的数据)
2018年的数据,北京初中毕业生7.03万人,普高招生4.74万人,中职招生1.44万人。高中毕业生5.11万,一本上线2.15万,本科计划总数3.8万。
上海初中毕业生8.43万人,普高招生5.23万人,中职招生3.06万人。高中毕业生5.2万,本科招生计划总数为3.7万,一本录取率为21.8%。
大家可以依据上述数据简单算一下,北京的普高升学率为67.43%,上海的普高升学率为62.04%。同期重庆的普高升学率为58%左右。最近**公布要求各地职普比例也相当,有说普通高中最高不能超过55%,那么说来,上海、北京的普通高中招生比例会减少吗?
本科升学率在此就不用再啰嗦了,大家都讨论过很多了。
笔者认为在中考阶段对学生进行分流,有利于对生源的合理导向,一部分去读职业技术教育,一部分奔着三年后的大学,这也是社会对人才的现实需求。
至于北上广等大城市职普是否更高,笔者认为没有多大差别。
最近十年来社会对职业技术人才需求缺口很大,而大学大专的贸易类、经济类、电算化类的大学生出现大量的富余,一度出现五六千、七八千招职业技术学生招不齐或招不到,而二千三千招经济类的大学生场场爆满。这说明在大学与职普的资源配置上不合理。
与工科、农科的人才,一直是社会需求的缺口,要解决这个问题,在中考阶段就应该做出分流,学生和其家长应理性做出判断,选择好路径。
北上这样的城市是不允许学生16岁初中毕业以后失学的。16岁流向社会是社会**的潜力军。而且北上**有能力供给无法考入大学的学生高额的学习福利,就是中专职高技校。所以,你所说的职普比,北上与各省市之间,根本没有可比性。你没有计算地方上16岁以后流入社会的学生比例。你也没有计算地方上小学初中就已经流入社会的比例。北京的职普比是基于18岁前不失学的前提。地方上的职普比是基于职校与普高的在校生人数。
分流从中考开始。
把智商自律家教好的精英选出来,去大学深造,搞科研尖端科技。
过度教育,是浪费。博士学历老师教小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做育儿嫂,真的真的没必要。
目前国内的教育资源浪费严重,中职中专教育才是重点关注的方向。
人工最贵,二十年之后,从事什么行业基本都一样收入,喜欢就好。
是的,上海北京很**例的人中考无法升入普通高中,确实有近一半去中职。说一下我身边的两个例子。
我的大侄子是上海本地户口,由于中考没有达到上海普高分数线,后来去读了中职,学技能。但是这样孩子读大学就难了。所以后来我哥哥给我大侄子弄去征兵,各方面符合,现在在新疆那边当兵。遗憾的很,没有通过普高上大学。
另外一个是我堂妹,她是江苏那边上学,由于不是江苏本地,她们老师去年就跟我叔叔说,我堂妹成绩在江苏很难考上普高,估计也只能读中职或者去私立学校,如果转回我们本地,可能还有希望读普高,然后考上大学。所以还剩下初中一年时间,我堂妹转回来读书,今年在我们这边考的普高。后来我妹妹问了她几个在江苏读书要好的同学。她好几个同学很多达到了她们那边的普高分数线,但是排名不够也是上不了普高,也只能上中职或者私立高中。很庆幸一年前堂妹妹转回老家读初三。
现在不光北上广,江苏是**强省,学神学霸都太多了,中考太残酷。现在大学扩招了,难考的是中考。一般能考上普高,都能上大学。
别的地区不知道,北京不是,我儿子2018年中考的,当年东城区普高计划招生人数大于考生人数,只要你想上高中就能上,但是的确有个别孩子上贯通和职高了,那是真心不想参加**的人。北京的远郊区县的招生比例不如城里学校高,但是我周围了解到的,绝对是上高中的远远多于上职高和贯通的。
【升学与**】上海北京很**例的人中考无法升入普通高中,有接近一半去中职,是吗?是否北上广大城市的职普比更高?答:2020年北京职高29.89%,上海37.38%,低于全国平均比例。
第一,全国的职高比在42%上下(如下图一)。2020年北京的职高比例为30%左右,上海的比例为37.38%。在有我能找到的统计数据中,江苏最高,为44.10%。广东,山东,宁夏与北京相当(见下图二)
第三,早在1983年,《**、劳动人事部、**、国家计划委员会关于改革城市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意见》(〔83〕教中字006号)中提出:“力争到1990年,使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与普通高中在校生的比例大体相当。” 普职比50%左右至少有30年的历史了。自从2016年以来,基本保持在60%:40%的水平,现在为了加大应用型技术人才的供应,恢复到5:5的比重会引起热议?
甚至有专家提出要普职比80%:20%。这是不怕事大还是什么?用脚想想8:2也是不可能的。不说人才需求比例,就说从现在普通高中的60%提高到80%,需要增加多少高中的学位?是公办高中提供还是民办高中提供?这是不是说,大学还得进一步扩招?研究生扩招?博士扩招?是不是今后的高中教师都得博士学位?
现在不仅是上海北京这样了,而是很多城市都是这样的。我们这小县城从今年开始,说是有一半的中考生不能上高中,只能上职高。所以,希望初中生要好好学习,否则连上高中的机会都没有。
当前全社会关注的两大类考试,一是全国的高等学校招考,二是全国中等学校招生的中考。**已经结束,等待的是成绩公布,录取分数线的划定,随后各高校招生展开。在这里洪爷就暂不过多展开交流讨论。重点和大多交流全国中考相关的话题。
一,全国各地中考时间不同
初中毕业生的中考由各省区自行决定。从目前看只有少数地区在6月份举行了中考。
比如贵州省遵义市在6月20日~22日举行。上海于6月27日~28日举行了初中毕业考试。而在5月30日已举行了道德与法制毕业考试(开卷)。
而多数省都在7月份陆续举行中考。
比如,北京市7月17日~19日,天津,7月18日~19日,重庆7月12日~14日,广西7月24日~26日。
二,各地招收计划不同
主要体现在普通高中招生计划上,经济发展好的地方,如北上广等大城市,招生指标多,基本能满足初中毕业生的需求。
如北京2020年初中毕业生有7.8万人,其中普通高中招生6万人,高中升学率达77%。
上海更是优越,64所公办高中"自荐招生"中有13所未完成招生计划,有一半的公办普通高中"推荐招生"未能完成招生计划。
然而其它一般的省地则竞争十分激烈。多数地方普通高中招生的比例在60%左右。
比如云南昆明市,初中毕业生6.925万人,普通高中招生4.4万人,升学比例只有64%。
贵州遵义市初中毕业生93795人,普通高中招生49960人,升学率只有53%。
河南省初中毕业生有148.3万人,普通高中招生只有75万人,升学率只有51%。
三,各省地中考的共同点
1,招生方式灵活多样,有区域内生,配额招生,区域外招生,自主招生,有自荐招生,推荐招生等。
2,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满足初中毕业生升学读书。基本上读不了普通高中的毕业生可以从多种形式就读中职,到中高职学校。
主要形式有中等职业学校(中专),职业高中(职高),技工学校,五年制高职学校,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中本贯通)。
四,中考发展方向,上海的作法创新有鉴借意义
初中毕业生统一举行毕业考试不在重新单独二次中考。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为升学发展依据,更好的与高中阶段学习衔接。而且省时,省力,节约人力财力物力。
初中毕业生升学录取新模式:自荐招生,给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成绩和水平,能适合在哪类高中就读,由学生自己推荐自己。
推荐招生,显然是学校,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将学生推荐给各类高中或者职业学校。
这样的方式灵活,自主,切合实际,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
初中毕业生除了升入示范性高中,普通高中外,同样走职业教育的发展渠道。
主要有中等职业教育一一应用本科专业贯通培养模式(中本贯通)。
"五年一贯制"和中高职贯通模式。
中职学校自主招生(航空服务,艺术类,自荐生)
由此可以看出,就读普通高中可以**升学到本科毕业。而走职业教育同样可以升到本科毕业。
或者说普高升大学,如果专业不好,不如职业教育选择适合自己特长和有潜力的职业学校专业。
现在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校是"双一流"大学,一流的大学,一流的学科(专业)。
因此不要看不起职业教育,职业技术学校也适合部份学生,也是发展成才之路。关键在于努力勤奋,应学到真本事,能适用。将来步入社会与之求职相适应。
。本文由景天从网络转载而成,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对的。很大的比例,都没有办法上高中。
最后那句话说的很对,中考已经刷下来了一批人,然后**又刷下来了另一批人。之后进入大学的基本上都是经过考验的。
主要还是那边的父母比较开明,他们也知道自己的孩子水平。
我们高中老师就说了,内地这些家长普遍不愿意让孩子去职校的原因就是,很大一部分没有南方那些家长开明。
主要还是经济问题吧。各个地区的经济水平不一样,家长的思想也各有不同。
在内地家长想的基本就是让孩子上一个高中考一个大学,他们认为技校啥的都有点那啥,我不说你们也懂。
然后等别的地方的**招生率出来之后,他们就又开始说人家那多好多好,就又说**不公平的啥的。
[捂脸][捂脸][捂脸][捂脸][捂脸][捂脸][捂脸]
没办法,传统观念让父母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感觉,他们就觉得不行,他们就觉得上技校不行。
话不多说,我们以具体的数据说明吧:(**公布的数据)
2018年的数据,北京初中毕业生7.03万人,普高招生4.74万人,中职招生1.44万人。高中毕业生5.11万,一本上线2.15万,本科计划总数3.8万。
上海初中毕业生8.43万人,普高招生5.23万人,中职招生3.06万人。高中毕业生5.2万,本科招生计划总数为3.7万,一本录取率为21.8%。
大家可以依据上述数据简单算一下,北京的普高升学率为67.43%,上海的普高升学率为62.04%。同期重庆的普高升学率为58%左右。最近**公布要求各地职普比例也相当,有说普通高中最高不能超过55%,那么说来,上海、北京的普通高中招生比例会减少吗?
本科升学率在此就不用再啰嗦了,大家都讨论过很多了。
笔者认为在中考阶段对学生进行分流,有利于对生源的合理导向,一部分去读职业技术教育,一部分奔着三年后的大学,这也是社会对人才的现实需求。
至于北上广等大城市职普是否更高,笔者认为没有多大差别。
最近十年来社会对职业技术人才需求缺口很大,而大学大专的贸易类、经济类、电算化类的大学生出现大量的富余,一度出现五六千、七八千招职业技术学生招不齐或招不到,而二千三千招经济类的大学生场场爆满。这说明在大学与职普的资源配置上不合理。
与工科、农科的人才,一直是社会需求的缺口,要解决这个问题,在中考阶段就应该做出分流,学生和其家长应理性做出判断,选择好路径。
北上这样的城市是不允许学生16岁初中毕业以后失学的。16岁流向社会是社会**的潜力军。而且北上**有能力供给无法考入大学的学生高额的学习福利,就是中专职高技校。所以,你所说的职普比,北上与各省市之间,根本没有可比性。你没有计算地方上16岁以后流入社会的学生比例。你也没有计算地方上小学初中就已经流入社会的比例。北京的职普比是基于18岁前不失学的前提。地方上的职普比是基于职校与普高的在校生人数。
分流从中考开始。
把智商自律家教好的精英选出来,去大学深造,搞科研尖端科技。
过度教育,是浪费。博士学历老师教小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做育儿嫂,真的真的没必要。
目前国内的教育资源浪费严重,中职中专教育才是重点关注的方向。
人工最贵,二十年之后,从事什么行业基本都一样收入,喜欢就好。
是的,上海北京很**例的人中考无法升入普通高中,确实有近一半去中职。说一下我身边的两个例子。
我的大侄子是上海本地户口,由于中考没有达到上海普高分数线,后来去读了中职,学技能。但是这样孩子读大学就难了。所以后来我哥哥给我大侄子弄去征兵,各方面符合,现在在新疆那边当兵。遗憾的很,没有通过普高上大学。
另外一个是我堂妹,她是江苏那边上学,由于不是江苏本地,她们老师去年就跟我叔叔说,我堂妹成绩在江苏很难考上普高,估计也只能读中职或者去私立学校,如果转回我们本地,可能还有希望读普高,然后考上大学。所以还剩下初中一年时间,我堂妹转回来读书,今年在我们这边考的普高。后来我妹妹问了她几个在江苏读书要好的同学。她好几个同学很多达到了她们那边的普高分数线,但是排名不够也是上不了普高,也只能上中职或者私立高中。很庆幸一年前堂妹妹转回老家读初三。
现在不光北上广,江苏是**强省,学神学霸都太多了,中考太残酷。现在大学扩招了,难考的是中考。一般能考上普高,都能上大学。
别的地区不知道,北京不是,我儿子2018年中考的,当年东城区普高计划招生人数大于考生人数,只要你想上高中就能上,但是的确有个别孩子上贯通和职高了,那是真心不想参加**的人。北京的远郊区县的招生比例不如城里学校高,但是我周围了解到的,绝对是上高中的远远多于上职高和贯通的。
【升学与**】上海北京很**例的人中考无法升入普通高中,有接近一半去中职,是吗?是否北上广大城市的职普比更高?答:2020年北京职高29.89%,上海37.38%,低于全国平均比例。
第一,全国的职高比在42%上下(如下图一)。2020年北京的职高比例为30%左右,上海的比例为37.38%。在有我能找到的统计数据中,江苏最高,为44.10%。广东,山东,宁夏与北京相当(见下图二)
第三,早在1983年,《**、劳动人事部、**、国家计划委员会关于改革城市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意见》(〔83〕教中字006号)中提出:“力争到1990年,使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与普通高中在校生的比例大体相当。” 普职比50%左右至少有30年的历史了。自从2016年以来,基本保持在60%:40%的水平,现在为了加大应用型技术人才的供应,恢复到5:5的比重会引起热议?
甚至有专家提出要普职比80%:20%。这是不怕事大还是什么?用脚想想8:2也是不可能的。不说人才需求比例,就说从现在普通高中的60%提高到80%,需要增加多少高中的学位?是公办高中提供还是民办高中提供?这是不是说,大学还得进一步扩招?研究生扩招?博士扩招?是不是今后的高中教师都得博士学位?
现在不仅是上海北京这样了,而是很多城市都是这样的。我们这小县城从今年开始,说是有一半的中考生不能上高中,只能上职高。所以,希望初中生要好好学习,否则连上高中的机会都没有。
当前全社会关注的两大类考试,一是全国的高等学校招考,二是全国中等学校招生的中考。**已经结束,等待的是成绩公布,录取分数线的划定,随后各高校招生展开。在这里洪爷就暂不过多展开交流讨论。重点和大多交流全国中考相关的话题。
一,全国各地中考时间不同
初中毕业生的中考由各省区自行决定。从目前看只有少数地区在6月份举行了中考。
比如贵州省遵义市在6月20日~22日举行。上海于6月27日~28日举行了初中毕业考试。而在5月30日已举行了道德与法制毕业考试(开卷)。
而多数省都在7月份陆续举行中考。
比如,北京市7月17日~19日,天津,7月18日~19日,重庆7月12日~14日,广西7月24日~26日。
二,各地招收计划不同
主要体现在普通高中招生计划上,经济发展好的地方,如北上广等大城市,招生指标多,基本能满足初中毕业生的需求。
如北京2020年初中毕业生有7.8万人,其中普通高中招生6万人,高中升学率达77%。
上海更是优越,64所公办高中"自荐招生"中有13所未完成招生计划,有一半的公办普通高中"推荐招生"未能完成招生计划。
然而其它一般的省地则竞争十分激烈。多数地方普通高中招生的比例在60%左右。
比如云南昆明市,初中毕业生6.925万人,普通高中招生4.4万人,升学比例只有64%。
贵州遵义市初中毕业生93795人,普通高中招生49960人,升学率只有53%。
河南省初中毕业生有148.3万人,普通高中招生只有75万人,升学率只有51%。
三,各省地中考的共同点
1,招生方式灵活多样,有区域内生,配额招生,区域外招生,自主招生,有自荐招生,推荐招生等。
2,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满足初中毕业生升学读书。基本上读不了普通高中的毕业生可以从多种形式就读中职,到中高职学校。
主要形式有中等职业学校(中专),职业高中(职高),技工学校,五年制高职学校,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中本贯通)。
四,中考发展方向,上海的作法创新有鉴借意义
初中毕业生统一举行毕业考试不在重新单独二次中考。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为升学发展依据,更好的与高中阶段学习衔接。而且省时,省力,节约人力财力物力。
初中毕业生升学录取新模式:自荐招生,给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成绩和水平,能适合在哪类高中就读,由学生自己推荐自己。
推荐招生,显然是学校,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将学生推荐给各类高中或者职业学校。
这样的方式灵活,自主,切合实际,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
初中毕业生除了升入示范性高中,普通高中外,同样走职业教育的发展渠道。
主要有中等职业教育一一应用本科专业贯通培养模式(中本贯通)。
"五年一贯制"和中高职贯通模式。
中职学校自主招生(航空服务,艺术类,自荐生)
由此可以看出,就读普通高中可以**升学到本科毕业。而走职业教育同样可以升到本科毕业。
或者说普高升大学,如果专业不好,不如职业教育选择适合自己特长和有潜力的职业学校专业。
现在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校是"双一流"大学,一流的大学,一流的学科(专业)。
因此不要看不起职业教育,职业技术学校也适合部份学生,也是发展成才之路。关键在于努力勤奋,应学到真本事,能适用。将来步入社会与之求职相适应。
。本文由景天从网络转载而成,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原创文章,作者:景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ingpinfang.com/14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