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本学生考上研究生后,用人单位注重第一学历还是注重研究生学历?(三本学生考上公务员多吗)

本文的标题是三本学生考上研究生后,用人单位注重第一学历还是注重研究生学历?由任我行网络转载而成

谢谢邀请。

别的省、市我不知道单位招聘时,是注重第一学或最终学历。

企业招聘的情况也不知道是招第一学历或最终学历。

我市公考(程序有别)和事业单位招聘,没有特殊要求,多数承认“最终学历”。

也就是说我不论你读的几本,或硕士、博士只要符合招聘简章上的最终学历,就可报名考试。

根据题意我回答的是,用人单位注重研究生学历。

回答完毕,请大家指正。

十年磨一剑,砺得梅花香!伴随着志愿填报、招生录取,新大一学子将带着未知与憧憬踏入心仪的高校继续深造!为啥要努力取得本科学历,拿到本科学历后还要继续考研么?本科生和研究生、研究生和博士生都有何区别?名校君认为,大一新生都有必要先了解学历之间的区别,为大学四年的学习规划理清出路!

一、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之区别的“兔子理论”:

√本科生

学习捡“**”兔子。本科及以前所学知识都是别人已经发现、并经过了反复验证的知识,是固定、稳定的,属于“**兔子”。此阶段的学习训练只是学会找到一条比较便捷的路径把已经**在那里的“兔子”拿回来。

√硕士生

学习打一只在视野中奔跑的活兔子。这只兔子在哪里?需要导师指给你,或者需要导师和学生一起来确定其位置。导师在“指兔子”的同时还应该告诉学生瞄准并射**兔子的本领。硕士生需要遵从自导师处学来的方法和技术,去把这只尚在活动中的兔子打**,然后再通过以往已经具备的方法把兔子擒在手中。

√博士生

学习打一只看不到的活兔子。此时的兔子也是活的,但可能不在你的视野里跑着,而是在树林里跑——导师可以确认一定有这只兔子存在,可是,需要你先从树林里把这只兔子撵出来,判断是否值得去猎取,再用更高级的猎取技术去射击并沿用原有方法将兔子取在手中。

√博士后阶段

此时,导师叫合作导师,他就要和博士后一起来确定究竟到哪里去寻找兔子,此时面对的可能是不一样的森林,需要一起商量后确定是否需要在这里伫足,并重复以上过程。

二、本科生学习与研究生学习的区别

本科是素质教育,是从未成年到成考的教育,是让他们完成文明教育的过程。素质教育不在乎学什么专业。例如,家长们对子女找配偶的要求是要找个大学生,而不是要求找学某种专业的。家长们未必能解释为什么,但他们知道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基本上不动手打配偶。本科教育是培养做人的品格和修养的过程。

研究生教育不是素质教育,是专业教育。这就是研究生教育和本科生教育的最主要区别。这个区别决定了你们应注重学习什么的问题。研究生的学习带有研究性质,这对你们毕业后的工作选择与本科生有了不同。本科生毕业后终生从事其所学专业的人数比例原则上不会超过10%。这里说的不是上世纪50年代的本科生毕业生,而是指有了博士生教育以后的本科生毕业生。硕士生毕业生终生从事其硕士专业的比例就会高一点,约在15%左右。而博士毕业生以博士专业为终身职业的人数应不低于三分之二,低于这个标准则说明博士教育本身不成功。

三、博士生学习与硕士生学习的区别

硕士研究生与博士生的区别是专业水平差别,不是素质差别。两类毕业生在为人的素质上没有差别,其区别是研究技能。硕士生教育培养的是工作技能,而博士生教育培养的是学术技能。硕士生毕业后的工作主要是从事事务性的工作,做学术研究的很少。因此硕士生要注重学习普遍性的研究技能。完成上级交待下来的任何一项事务性工作,都需要进行调查了解基本情况,判断问题的性质,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找到实施的方案和路径。这些解决问题的程序和学术研究的方法很相似,例如,文献回顾、找到有意义的问题、提出假设、进行实证、做出结论。

博士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性质不同,是学术性的,因此你们对于学术的态度不能一样。博士生要有较强的批判精神,即发现错误的能力,因为发现现有知识的缺陷,才能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硕士生如果有了这种批判精神,那你最好选择毕业后读博。否则,你到了工作单位,总是发现领导的决策有缺陷,你会不心甘情愿地执行领导的决定,你工作就做不好。因此,硕士的学习主要是学研究技能,学会如何将研究技能应用于自己的工作,培养“能干、出活”的精神。

硕士生和博士生的教育时间不一样。硕士生教育只有两年,有些国家只有一年,而博士生教育原则上4年,但不同专业时间不一样,很多专业都长于4年。教育时间的长短不一样也会带来性质上的差别。硕士教育能提高人的研究技能但不会改变人的思想观念,而博士教育则具有异化作用,使受教育者将学习视为改善生活的方法转变为生活的目的,即读书学习不再是为了改善物质生活,而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了读书学习。生活手段变成了生活目的。这就是为什么博士毕业生主体上终生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博士教育重要的一点是寻求真理、发现规律、探索人类尚不知道的知识。要发现新知识不仅需要研究能力,还需要学术**和学术奉献精神。很多学术研究所发现的知识都没有实际用处,不能转化成为物质财富。从经济学的理性角度讲,从事科学研究的人都属于非理性的,因为从事这种研究的人得不到实质性的经济收益。然而,人类的科学进步就是建立在发现了很多人们认为没用的知识的基础上的。发现新知识是有乐趣的事,于是很多博士选择在低工资的大学就业而不选择高工资的企业。家长们常说的,“这孩子读傻了”,就是这个异化过程。社会上常说的“笨得像个博士,傻得像个教授”,就是异化的结果。当你领到博士学位证书时还没被异化,你可能是个含金量不高的博士。80年代曾说“穷得像个教授”。如今这个说法没了,教授们不那么穷了,同时“甘于清贫”的教授精神也消失了。这可能与我国博士教育异化作用不明显直接相关。

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区别

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教育共性是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研究能力主要由两个基本能力构成,即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观察能力是指别人观察不到而你能观察得到的能力。分析能力是指别人想不到而你能想到的能力。不接受专门的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是不会有这种能力的。每人都有两只眼,但众人的观察能力却不同。提高观察能力需要学会使用观察的工具和方法。学会统计学、民调、实地考察、访谈、使用图书馆、档案馆和网络数据库,都能提高观察能力。还要学习观察角度。从第三方立场观察能提高客观性、从对方立场观察能理解对方想法。不改变观察角度的结果就是盲人摸象。

具备了观察能力,你们还得学习用逻辑思维方式分析所观察到的现象。只观察而不分析是不会有任何研究成果的。这和有钱不花等于没钱一样。分析是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的逻辑的思考和判断。要使分析判断的结果符合客观事物,就需要提升联想能力、逻辑能力,归纳能力、演绎能力等。研究问题,这些能力都需要,只有一种能力是不行的。

这是个真实的例子,我的女儿因**失误成绩在一本线边缘,读了二本,大学期间努力学习成绩优良被保研到一个某985大学,由于不是她理想中的学校放弃了,自己考试,功夫不负有心人,如愿以偿。读完研究生毕业选择工作,校招来的单位很多,开出的底薪20万起步,女儿征求我的见意,我希望她考选调生不要进企业,接着报名参加考试,一切顺利通过了,成为一名市**的工作人员,如今己工作一年.通过这个例子,我想对不是名校本科未毕业的学生说:好好学习珍惜读书机会,想进一步提升及转专业,摆脱三本、二本去读研并读名校的研究生是有机会的,并不象大家说的只看本科学历,努力吧去实现心中的梦想.

这得看情况。如果是国企央企,世界500强公司,会看第一学历。

如果是普通小企业,私企,会看研究生学历。

小编综合来说,正规大企业校招只招第一学历是985,211出来的学生,社招可能会招三本考上985研究生的,但是社招的人的职位晋升永远比不上校招985,211的。大企业对于校招过来的人有一套完整的培训体系。

从我们单位(国企)用人来看,如果是一个985的本科生和一个三本985的研究生,我们单位的人力资源会毫不犹豫选择第一学历是985的。而且多次实践证明,前者就是比后者有能力、有悟性、上手快。

(2018. 4.5 )补充说明一下:

因为**是人们默认的、相对来说最公平的检测手段,智商、自制力、学习能力以及运气都上佳的人才能上985,否则就是落入三本。

当然,也不排除有人原本成绩能上985,临场发挥不佳或其他原因而上三本,但那是极少数,可以归为运气不好。不过,运气也是人能力的一部分(古代就有“福将”这一说)。 这就是为什么人力资源看中第一学历的真实原因。这个原因他们不会明说。

比起学历,第一学历第二学历,都不如“学力”来的更重要。“学历”包括这样几方面内容:

1.快速学习岗位知识,能快速胜任本职工作的能力。这点真的很重要了,见过太多的人(不管是985还是211)毕业的本科/研究生,要好久才能融入工作岗位,才能胜任本职工作,这是用人单位最头疼的事!

2.快速融入大集体的能力。不管你的学历如何,快速融入用人单位,和同事愉快和谐的相处,这也很重要。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情商”吧!一个人有再高的学历,不能快速的融入某个集体,一切也都是扯淡。

3.持续学习的能力,不管是什么样的单位、什么样的学历,走上工作岗位都是一次“回炉再造”的过程,在“回炉”的过程中,没有老师、没有一对一的指导,甚至没有小伙伴给你建议和参考,一切都要靠自己摸索,这对于一个人在“职场”能否获得长久的发展至关重要,而且很多人大学毕业之后从事的工作和本专业无关,你不学习只能被淘汰,而被淘汰后大家只会说:“那个人,被开除的那个,试用期都没过的那个,虽然是某某学校的研究生,但是本科很差……”然后大家会意味深长的说一句“原来这样啊!”

4.随时调整自我心态的能力。问出这样的问题显然是对自己还不太自信,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你会发现比你能力强的人一大堆、学历比你高的人一大堆、家庭关系背景比你有实力的一大堆、情商(会拍马屁)高的一大堆,在那么多高人面前,战战兢兢只会让你畏手畏脚,不要在意别人怎么看,做好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努力学习和提高,让自己脸皮更厚实一点,你会发现你会成长的更快!

孝上研究生,不等于研究生毕业,如果研究生毕业,那就注重研究生的学历,如果刚考上研究生还没有毕业,那只能以三本的学历

绝对大部分高大上单位招聘潜规则:本科非211、985网申时系统自动屏蔽。

校园招聘,双非校高大上没有踪迹,专业领域内精尖校除外,如东财、南审等,某理工类大学校招,竟然超市生鲜卖场岗位出现,无意看低超市卖米者价值,都在为社会服务无贵贱分,但在一个理工校有这样岗位,还是觉得尴尬。

即使社招,高大上亦难见,但被**强迫充场面时,接受简历会类别分好,一985、211。二双非和其他。

招聘结束,后者简历两个结局,或留现场由主办方处理。或高大上单位自己拿走放入碎纸机。

本科双非硕士985、211,要看应聘同岗人员学历情况,至于能力一说,不否认双非或有更大能力(姑且不论更高学历不是能力高低简便体现?)若对手本、硕985、211。HR给你施展能力的机会只等同抓中**概率,基本可洗洗先睡。

企业没有检验能力大爆发义务和时间。优秀者一抓一把,“看人下菜碟”的HR从来是没有更好,只求最好,学历=能力一说武断,HR却乐此不疲。

企业不是幼稚园,小朋友排排坐,大家都来分果果的公平美好只6岁前适用。企业是满脸笑容压榨最后一滴血的魔鬼,没有更大优势者走好不送。

HR本质就是以出身论英雄!无论出身,只唯能力理论仅存于低级职场。

曾经见识过,211财经专业,全程英语授课,全班25人,16人本科毕业前已经取得ACCA。

211英语专业,全班23人,毕业季专业8级20人通过,且还有19名人手握日语N1或韩语6级。同样一个二本英语专业,全班30人,毕业时专八通过2人,二外人数0,奇葩竟有专四没过17人,情何以堪?

一面花枝招展英语专业美女,满嘴幼儿语式简单文案都语法错误,即使放慢语速仍配合不上她的呆萌。我想问美女,您敢说对得起父母寄来的生活费?您有资格提月薪☆千?

16年为例:985录取率上海最多5.60% ,贵州最少1.15%,综合各省985录取率1.74% 、211录取率同样上海最多4.74%,广东最少0.87% ,综合各省211录取率1.69% 。

杀出血路考进985、211者有理由放松一刻。现实却是他们中的绝对大多数,从未敢停歇脚步!越强越有危机感,越弱越有小确幸,就是目前现实状况,不知小确幸者安乐感何来?

本科期间学为要务,追寻翩翩风度、仪态万千固然好,却需谨防本末倒置。若不具备优秀专业成绩,应聘时新颖华服、美轮美奂简历根本无意义。

别说你已很刻苦,自满已站在班级前列,你所谓的前列,或许在985、211里就是稍强学渣。

如果想入更高阶层、不立足温饱,那奋斗就在路上,别用加入几个社团、“考”取几个只要不傻就可白拿的证书证明自己,它们在HR眼里还不如屁!

网上曾爆出考取65个证书,堆积起来1.3米高的学生,投递50多份简历却没一个回音。什么原因不评论。只想说用人单位定比你精明,自欺欺人下场是贻笑大方。

理论上,985比211更高一个级别,手中没有相关数据,不能列举。但曾听过一个985美女说笑话:谁说高三累?我愿和她换。这虽是笑谈,但笑过后,你能体会什么?

上大学马放南山,刀枪入库的选手,拿什么竞争?再直白些,你有什么拿得出手,让HR瞧得起你?四年胜似闲庭散步,轰轰烈烈的爱情和潇洒玩乐,另外几门挂科。

天冷天热都是逃课理由,不会写题太难都是抄袭借口,为游戏通关通宵奋战,为舞步更帅废寝忘食,学习是可被舍弃、忽视。扪心自问凭什么有更体面明天?不在底层给人踮脚,谁去踮脚?碌碌无为,却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

现实真的残酷,你如果有能力,越早体现越好,大学是人生关键转折点,高中时候老师曾说过:“只要学不**,就要往**学”。这句话其实适用于大学,大学时代基本确定你今后社会地位、可支配收入至关重要分水岭。

俗话说的好: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句话自古、现在、未来都是绝对真理。请继续加油!

这个不能一概而论,主要是看你研究生学历的分量如何。

如果你的研究生学历是全日制的,也就是通过国家招生进行脱产学习的研究生,那么用人单位肯定在乎你的最终学历。

如果是非全日制的研究生,即在学习方式上属于半脱产,上课的时间安排在周末或者是节假日,学校也不安排住宿的,用人单位则更在乎你的第一学历。

在我们单位,有不少60后领导干部,他们的文化水平比较低,很多都是由工人身份苦干出来的。被提拔为领导干部之后,嫌学历低,一般都会在集团公司的统一安排下通过半脱产学习拿个本科文凭,而有的嫌本科毕业院校太普通的则会进修一个名牌大学的研究生学历。

这样的文凭也就是让组织和人力资源部门统计领导干部学历时好看点,实际上并没有多大现实意义。

比如我们曾经的销售部副总,80年代是我们单位烧锅炉的,只有初中文化,后来只是因为性格外向、难言善道、亲和力强,被调到销售岗位,然后在销售岗位因工作业绩突出一步步从销售经理干到销售副总。但学历实在不登大雅之堂,于是90年代在北京大学半脱产先进修了一个经济学本科,后又进修了一个硕士学历。但说实在的,他一次课也没去听,去了也听不懂,所有的课程、考试都是他的助理、销售部的一个大学生帮他完成的。

在我们单位几乎所有的副总都是研究生学历,北大的、清华的、北科大的,履历上十分亮丽。但实际上的含金量大家都心知肚明,在公司薪酬体系上,他们直接拿的是年薪,没有学历工资这一项。

所以我们单位招聘的时候,如果是研究生学历,第一会问明是全日制的还是非全日制的,如果是全日制的,哪怕本科是一个籍籍无名的学校,那也会欣然接受,在薪酬上比本科学历高出一档。如果是非全日制的,第一心理上就不以为然,当然并不妨碍使用,如果工作中确实很有能力,也一样会重用的。

而本科即便是985或211院校,他的薪酬肯定会比全日制研究生低一档。不过若能力强的话,提拔起来也是非常快的,其本科院校的品牌效应也锦上添花。

对企业员工来说,学历是敲门砖,但入门之后,更主要的还是看能力。能力欠缺的话,哪怕你是全日制研究生,除了别一般人多个学历工资外,其他方面没有任何优势,甚至终其一生也只是一个普通员工。这样的结局其实是很让人压抑的。

同样,我们单位也招了一些三本二本的毕业生,培养了一两年后,能力极为突出,有的直接被集团和国资委要走了。所以学历这玩意儿,在实际工作中用处并不大。

一要看是文科还是理工科,如果理工科读的是985211的研究生,即使第一学历是本科三本,也是蛮牛逼的;文科就另当别论了。二要看是否有科研成果,如果有科研成果,无论第一学历是一本还是三本,甚至是中专,也是蛮牛逼的,比如哈工大的博士生导师高会军,第一学历就是中专,自学获得本科学历,最后取得哈工大的工学博士学位,留校当博士生导师,还担任学科带头人,一群清华北大的博士生围着他转。

作为研究生刚毕业的老学长,对类似问题有所了解,前几个月也参加过很多国内知名互联网企业的校招面试,最终选择了其中一家工作,根据我的经历谈谈我的看法。

学校和学历是一块敲门砖,如果没有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

现在本科太普遍,三本的大部分学生在本科里更不突出,如果能考大名校,即使有个别企业看重第一学历又怎样?

就像有的女生就喜欢帅哥,你长得不帅,难道你傻吗?

就不能去找喜欢成熟,喜欢有能力的美女吗?

看重第一学历的问题

1、看重第一学历并非没有道理,讲真**考到名校的学生即使不是特别努力也大部分是很聪明的学生。名企和好的国企很喜欢要聪明的、智商高的学生,而不是仅仅努力的学生。嘴硬没有用,如果你不认可自己去名校看看,再去普通本科看看学生都在干啥。

2、考研考到好学校的学生虽然也很值得肯定,但是某种程度上不如高中考到名校的人天资好一些。而且“本校研究生不如本校本科生”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事实。

但是…..

对于校招而言有少数企业看重第一学历,大不了不去这种企业呗?!

这就像说有些女生特别看重颜值,你长得不够好看,别找这类女生呗,优秀的女生多了去了,漂亮的女生也不都想嫁给帅哥。

大部分企业看重研究生的学历和学校,考研之后将会有更多的机会,很多机会是你本科的时候完全无法达到的。

如果你真的有能力一样可以进入一些非常不错的企业。

重要的是什么?

就像你出身自农村的家庭,的确没有人家有钱人有优势。

你奋斗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可能还如人家不奋斗的强,所以自暴自弃??这个逻辑有点诡异…..

重要的是你能否考上,还有你是否真的有能力。

如果你真的有能力,哪怕有个别企业看重第一学历,依然可以进去或者进入类似的并没那么看重第一学历的企业。

如果你考不上,说看重第一学历云云,其实就是给自己找借口。

在我看来,考研是非名校学生超过或者缩短和很多211/985学生差距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

现在本科生太多了,二本的学生普遍都专业学的不咋地,混日子。三本的学生更没啥优势。

有人发表不同看法

有很多人发表不同看法,这很正常,毕竟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

但是这类人里多半是不读研的人。

心理学有选择和一致选择,我们做出某个选择以后会找出各种合理的理由说服自己,告诉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还有一些人是爱拿特例说事的。我并不是歧视三本,但是有些人总是认不清现实。讲真近些年全国知名公司尤其是湖畔大学的,大家看看有几个出自于三本?再去名企看看有几个是三本?有几个是专科?有一个就能吹上天,名校有无数个不实力碾压?

去看看专科,三本大学的优秀毕业生都什么公司,再看看211/985都是去什么样的企业,或者创业都是什么级别的公司。能更让你客观看待事情。

比如很多一般学校的人谁都不服,可是几十年都没出一个科研或者企业干的特别大特别好的人,再说能力也不差,可笑吗?

有些说能力强学历不行也无妨,我也认可。但是有多少能力强的连二本都考不上?我想并不多,最起码不如名校的学生里能力强的概率大。

以上只是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本文由任我行从网络转载而成,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谢谢邀请。

别的省、市我不知道单位招聘时,是注重第一学或最终学历。

企业招聘的情况也不知道是招第一学历或最终学历。

我市公考(程序有别)和事业单位招聘,没有特殊要求,多数承认“最终学历”。

也就是说我不论你读的几本,或硕士、博士只要符合招聘简章上的最终学历,就可报名考试。

根据题意我回答的是,用人单位注重研究生学历。

回答完毕,请大家指正。

十年磨一剑,砺得梅花香!伴随着志愿填报、招生录取,新大一学子将带着未知与憧憬踏入心仪的高校继续深造!为啥要努力取得本科学历,拿到本科学历后还要继续考研么?本科生和研究生、研究生和博士生都有何区别?名校君认为,大一新生都有必要先了解学历之间的区别,为大学四年的学习规划理清出路!

一、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之区别的“兔子理论”:

√本科生

学习捡“**”兔子。本科及以前所学知识都是别人已经发现、并经过了反复验证的知识,是固定、稳定的,属于“**兔子”。此阶段的学习训练只是学会找到一条比较便捷的路径把已经**在那里的“兔子”拿回来。

√硕士生

学习打一只在视野中奔跑的活兔子。这只兔子在哪里?需要导师指给你,或者需要导师和学生一起来确定其位置。导师在“指兔子”的同时还应该告诉学生瞄准并射**兔子的本领。硕士生需要遵从自导师处学来的方法和技术,去把这只尚在活动中的兔子打**,然后再通过以往已经具备的方法把兔子擒在手中。

√博士生

学习打一只看不到的活兔子。此时的兔子也是活的,但可能不在你的视野里跑着,而是在树林里跑——导师可以确认一定有这只兔子存在,可是,需要你先从树林里把这只兔子撵出来,判断是否值得去猎取,再用更高级的猎取技术去射击并沿用原有方法将兔子取在手中。

√博士后阶段

此时,导师叫合作导师,他就要和博士后一起来确定究竟到哪里去寻找兔子,此时面对的可能是不一样的森林,需要一起商量后确定是否需要在这里伫足,并重复以上过程。

二、本科生学习与研究生学习的区别

本科是素质教育,是从未成年到成考的教育,是让他们完成文明教育的过程。素质教育不在乎学什么专业。例如,家长们对子女找配偶的要求是要找个大学生,而不是要求找学某种专业的。家长们未必能解释为什么,但他们知道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基本上不动手打配偶。本科教育是培养做人的品格和修养的过程。

研究生教育不是素质教育,是专业教育。这就是研究生教育和本科生教育的最主要区别。这个区别决定了你们应注重学习什么的问题。研究生的学习带有研究性质,这对你们毕业后的工作选择与本科生有了不同。本科生毕业后终生从事其所学专业的人数比例原则上不会超过10%。这里说的不是上世纪50年代的本科生毕业生,而是指有了博士生教育以后的本科生毕业生。硕士生毕业生终生从事其硕士专业的比例就会高一点,约在15%左右。而博士毕业生以博士专业为终身职业的人数应不低于三分之二,低于这个标准则说明博士教育本身不成功。

三、博士生学习与硕士生学习的区别

硕士研究生与博士生的区别是专业水平差别,不是素质差别。两类毕业生在为人的素质上没有差别,其区别是研究技能。硕士生教育培养的是工作技能,而博士生教育培养的是学术技能。硕士生毕业后的工作主要是从事事务性的工作,做学术研究的很少。因此硕士生要注重学习普遍性的研究技能。完成上级交待下来的任何一项事务性工作,都需要进行调查了解基本情况,判断问题的性质,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找到实施的方案和路径。这些解决问题的程序和学术研究的方法很相似,例如,文献回顾、找到有意义的问题、提出假设、进行实证、做出结论。

博士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性质不同,是学术性的,因此你们对于学术的态度不能一样。博士生要有较强的批判精神,即发现错误的能力,因为发现现有知识的缺陷,才能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硕士生如果有了这种批判精神,那你最好选择毕业后读博。否则,你到了工作单位,总是发现领导的决策有缺陷,你会不心甘情愿地执行领导的决定,你工作就做不好。因此,硕士的学习主要是学研究技能,学会如何将研究技能应用于自己的工作,培养“能干、出活”的精神。

硕士生和博士生的教育时间不一样。硕士生教育只有两年,有些国家只有一年,而博士生教育原则上4年,但不同专业时间不一样,很多专业都长于4年。教育时间的长短不一样也会带来性质上的差别。硕士教育能提高人的研究技能但不会改变人的思想观念,而博士教育则具有异化作用,使受教育者将学习视为改善生活的方法转变为生活的目的,即读书学习不再是为了改善物质生活,而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了读书学习。生活手段变成了生活目的。这就是为什么博士毕业生主体上终生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博士教育重要的一点是寻求真理、发现规律、探索人类尚不知道的知识。要发现新知识不仅需要研究能力,还需要学术**和学术奉献精神。很多学术研究所发现的知识都没有实际用处,不能转化成为物质财富。从经济学的理性角度讲,从事科学研究的人都属于非理性的,因为从事这种研究的人得不到实质性的经济收益。然而,人类的科学进步就是建立在发现了很多人们认为没用的知识的基础上的。发现新知识是有乐趣的事,于是很多博士选择在低工资的大学就业而不选择高工资的企业。家长们常说的,“这孩子读傻了”,就是这个异化过程。社会上常说的“笨得像个博士,傻得像个教授”,就是异化的结果。当你领到博士学位证书时还没被异化,你可能是个含金量不高的博士。80年代曾说“穷得像个教授”。如今这个说法没了,教授们不那么穷了,同时“甘于清贫”的教授精神也消失了。这可能与我国博士教育异化作用不明显直接相关。

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区别

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教育共性是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研究能力主要由两个基本能力构成,即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观察能力是指别人观察不到而你能观察得到的能力。分析能力是指别人想不到而你能想到的能力。不接受专门的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是不会有这种能力的。每人都有两只眼,但众人的观察能力却不同。提高观察能力需要学会使用观察的工具和方法。学会统计学、民调、实地考察、访谈、使用图书馆、档案馆和网络数据库,都能提高观察能力。还要学习观察角度。从第三方立场观察能提高客观性、从对方立场观察能理解对方想法。不改变观察角度的结果就是盲人摸象。

具备了观察能力,你们还得学习用逻辑思维方式分析所观察到的现象。只观察而不分析是不会有任何研究成果的。这和有钱不花等于没钱一样。分析是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的逻辑的思考和判断。要使分析判断的结果符合客观事物,就需要提升联想能力、逻辑能力,归纳能力、演绎能力等。研究问题,这些能力都需要,只有一种能力是不行的。

这是个真实的例子,我的女儿因**失误成绩在一本线边缘,读了二本,大学期间努力学习成绩优良被保研到一个某985大学,由于不是她理想中的学校放弃了,自己考试,功夫不负有心人,如愿以偿。读完研究生毕业选择工作,校招来的单位很多,开出的底薪20万起步,女儿征求我的见意,我希望她考选调生不要进企业,接着报名参加考试,一切顺利通过了,成为一名市**的工作人员,如今己工作一年.通过这个例子,我想对不是名校本科未毕业的学生说:好好学习珍惜读书机会,想进一步提升及转专业,摆脱三本、二本去读研并读名校的研究生是有机会的,并不象大家说的只看本科学历,努力吧去实现心中的梦想.

这得看情况。如果是国企央企,世界500强公司,会看第一学历。

如果是普通小企业,私企,会看研究生学历。

小编综合来说,正规大企业校招只招第一学历是985,211出来的学生,社招可能会招三本考上985研究生的,但是社招的人的职位晋升永远比不上校招985,211的。大企业对于校招过来的人有一套完整的培训体系。

从我们单位(国企)用人来看,如果是一个985的本科生和一个三本985的研究生,我们单位的人力资源会毫不犹豫选择第一学历是985的。而且多次实践证明,前者就是比后者有能力、有悟性、上手快。

(2018. 4.5 )补充说明一下:

因为**是人们默认的、相对来说最公平的检测手段,智商、自制力、学习能力以及运气都上佳的人才能上985,否则就是落入三本。

当然,也不排除有人原本成绩能上985,临场发挥不佳或其他原因而上三本,但那是极少数,可以归为运气不好。不过,运气也是人能力的一部分(古代就有“福将”这一说)。 这就是为什么人力资源看中第一学历的真实原因。这个原因他们不会明说。

比起学历,第一学历第二学历,都不如“学力”来的更重要。“学历”包括这样几方面内容:

1.快速学习岗位知识,能快速胜任本职工作的能力。这点真的很重要了,见过太多的人(不管是985还是211)毕业的本科/研究生,要好久才能融入工作岗位,才能胜任本职工作,这是用人单位最头疼的事!

2.快速融入大集体的能力。不管你的学历如何,快速融入用人单位,和同事愉快和谐的相处,这也很重要。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情商”吧!一个人有再高的学历,不能快速的融入某个集体,一切也都是扯淡。

3.持续学习的能力,不管是什么样的单位、什么样的学历,走上工作岗位都是一次“回炉再造”的过程,在“回炉”的过程中,没有老师、没有一对一的指导,甚至没有小伙伴给你建议和参考,一切都要靠自己摸索,这对于一个人在“职场”能否获得长久的发展至关重要,而且很多人大学毕业之后从事的工作和本专业无关,你不学习只能被淘汰,而被淘汰后大家只会说:“那个人,被开除的那个,试用期都没过的那个,虽然是某某学校的研究生,但是本科很差……”然后大家会意味深长的说一句“原来这样啊!”

4.随时调整自我心态的能力。问出这样的问题显然是对自己还不太自信,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你会发现比你能力强的人一大堆、学历比你高的人一大堆、家庭关系背景比你有实力的一大堆、情商(会拍马屁)高的一大堆,在那么多高人面前,战战兢兢只会让你畏手畏脚,不要在意别人怎么看,做好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努力学习和提高,让自己脸皮更厚实一点,你会发现你会成长的更快!

孝上研究生,不等于研究生毕业,如果研究生毕业,那就注重研究生的学历,如果刚考上研究生还没有毕业,那只能以三本的学历

绝对大部分高大上单位招聘潜规则:本科非211、985网申时系统自动屏蔽。

校园招聘,双非校高大上没有踪迹,专业领域内精尖校除外,如东财、南审等,某理工类大学校招,竟然超市生鲜卖场岗位出现,无意看低超市卖米者价值,都在为社会服务无贵贱分,但在一个理工校有这样岗位,还是觉得尴尬。

即使社招,高大上亦难见,但被**强迫充场面时,接受简历会类别分好,一985、211。二双非和其他。

招聘结束,后者简历两个结局,或留现场由主办方处理。或高大上单位自己拿走放入碎纸机。

本科双非硕士985、211,要看应聘同岗人员学历情况,至于能力一说,不否认双非或有更大能力(姑且不论更高学历不是能力高低简便体现?)若对手本、硕985、211。HR给你施展能力的机会只等同抓中**概率,基本可洗洗先睡。

企业没有检验能力大爆发义务和时间。优秀者一抓一把,“看人下菜碟”的HR从来是没有更好,只求最好,学历=能力一说武断,HR却乐此不疲。

企业不是幼稚园,小朋友排排坐,大家都来分果果的公平美好只6岁前适用。企业是满脸笑容压榨最后一滴血的魔鬼,没有更大优势者走好不送。

HR本质就是以出身论英雄!无论出身,只唯能力理论仅存于低级职场。

曾经见识过,211财经专业,全程英语授课,全班25人,16人本科毕业前已经取得ACCA。

211英语专业,全班23人,毕业季专业8级20人通过,且还有19名人手握日语N1或韩语6级。同样一个二本英语专业,全班30人,毕业时专八通过2人,二外人数0,奇葩竟有专四没过17人,情何以堪?

一面花枝招展英语专业美女,满嘴幼儿语式简单文案都语法错误,即使放慢语速仍配合不上她的呆萌。我想问美女,您敢说对得起父母寄来的生活费?您有资格提月薪☆千?

16年为例:985录取率上海最多5.60% ,贵州最少1.15%,综合各省985录取率1.74% 、211录取率同样上海最多4.74%,广东最少0.87% ,综合各省211录取率1.69% 。

杀出血路考进985、211者有理由放松一刻。现实却是他们中的绝对大多数,从未敢停歇脚步!越强越有危机感,越弱越有小确幸,就是目前现实状况,不知小确幸者安乐感何来?

本科期间学为要务,追寻翩翩风度、仪态万千固然好,却需谨防本末倒置。若不具备优秀专业成绩,应聘时新颖华服、美轮美奂简历根本无意义。

别说你已很刻苦,自满已站在班级前列,你所谓的前列,或许在985、211里就是稍强学渣。

如果想入更高阶层、不立足温饱,那奋斗就在路上,别用加入几个社团、“考”取几个只要不傻就可白拿的证书证明自己,它们在HR眼里还不如屁!

网上曾爆出考取65个证书,堆积起来1.3米高的学生,投递50多份简历却没一个回音。什么原因不评论。只想说用人单位定比你精明,自欺欺人下场是贻笑大方。

理论上,985比211更高一个级别,手中没有相关数据,不能列举。但曾听过一个985美女说笑话:谁说高三累?我愿和她换。这虽是笑谈,但笑过后,你能体会什么?

上大学马放南山,刀枪入库的选手,拿什么竞争?再直白些,你有什么拿得出手,让HR瞧得起你?四年胜似闲庭散步,轰轰烈烈的爱情和潇洒玩乐,另外几门挂科。

天冷天热都是逃课理由,不会写题太难都是抄袭借口,为游戏通关通宵奋战,为舞步更帅废寝忘食,学习是可被舍弃、忽视。扪心自问凭什么有更体面明天?不在底层给人踮脚,谁去踮脚?碌碌无为,却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

现实真的残酷,你如果有能力,越早体现越好,大学是人生关键转折点,高中时候老师曾说过:“只要学不**,就要往**学”。这句话其实适用于大学,大学时代基本确定你今后社会地位、可支配收入至关重要分水岭。

俗话说的好: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句话自古、现在、未来都是绝对真理。请继续加油!

这个不能一概而论,主要是看你研究生学历的分量如何。

如果你的研究生学历是全日制的,也就是通过国家招生进行脱产学习的研究生,那么用人单位肯定在乎你的最终学历。

如果是非全日制的研究生,即在学习方式上属于半脱产,上课的时间安排在周末或者是节假日,学校也不安排住宿的,用人单位则更在乎你的第一学历。

在我们单位,有不少60后领导干部,他们的文化水平比较低,很多都是由工人身份苦干出来的。被提拔为领导干部之后,嫌学历低,一般都会在集团公司的统一安排下通过半脱产学习拿个本科文凭,而有的嫌本科毕业院校太普通的则会进修一个名牌大学的研究生学历。

这样的文凭也就是让组织和人力资源部门统计领导干部学历时好看点,实际上并没有多大现实意义。

比如我们曾经的销售部副总,80年代是我们单位烧锅炉的,只有初中文化,后来只是因为性格外向、难言善道、亲和力强,被调到销售岗位,然后在销售岗位因工作业绩突出一步步从销售经理干到销售副总。但学历实在不登大雅之堂,于是90年代在北京大学半脱产先进修了一个经济学本科,后又进修了一个硕士学历。但说实在的,他一次课也没去听,去了也听不懂,所有的课程、考试都是他的助理、销售部的一个大学生帮他完成的。

在我们单位几乎所有的副总都是研究生学历,北大的、清华的、北科大的,履历上十分亮丽。但实际上的含金量大家都心知肚明,在公司薪酬体系上,他们直接拿的是年薪,没有学历工资这一项。

所以我们单位招聘的时候,如果是研究生学历,第一会问明是全日制的还是非全日制的,如果是全日制的,哪怕本科是一个籍籍无名的学校,那也会欣然接受,在薪酬上比本科学历高出一档。如果是非全日制的,第一心理上就不以为然,当然并不妨碍使用,如果工作中确实很有能力,也一样会重用的。

而本科即便是985或211院校,他的薪酬肯定会比全日制研究生低一档。不过若能力强的话,提拔起来也是非常快的,其本科院校的品牌效应也锦上添花。

对企业员工来说,学历是敲门砖,但入门之后,更主要的还是看能力。能力欠缺的话,哪怕你是全日制研究生,除了别一般人多个学历工资外,其他方面没有任何优势,甚至终其一生也只是一个普通员工。这样的结局其实是很让人压抑的。

同样,我们单位也招了一些三本二本的毕业生,培养了一两年后,能力极为突出,有的直接被集团和国资委要走了。所以学历这玩意儿,在实际工作中用处并不大。

一要看是文科还是理工科,如果理工科读的是985211的研究生,即使第一学历是本科三本,也是蛮牛逼的;文科就另当别论了。二要看是否有科研成果,如果有科研成果,无论第一学历是一本还是三本,甚至是中专,也是蛮牛逼的,比如哈工大的博士生导师高会军,第一学历就是中专,自学获得本科学历,最后取得哈工大的工学博士学位,留校当博士生导师,还担任学科带头人,一群清华北大的博士生围着他转。

作为研究生刚毕业的老学长,对类似问题有所了解,前几个月也参加过很多国内知名互联网企业的校招面试,最终选择了其中一家工作,根据我的经历谈谈我的看法。

学校和学历是一块敲门砖,如果没有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

现在本科太普遍,三本的大部分学生在本科里更不突出,如果能考大名校,即使有个别企业看重第一学历又怎样?

就像有的女生就喜欢帅哥,你长得不帅,难道你傻吗?

就不能去找喜欢成熟,喜欢有能力的美女吗?

看重第一学历的问题

1、看重第一学历并非没有道理,讲真**考到名校的学生即使不是特别努力也大部分是很聪明的学生。名企和好的国企很喜欢要聪明的、智商高的学生,而不是仅仅努力的学生。嘴硬没有用,如果你不认可自己去名校看看,再去普通本科看看学生都在干啥。

2、考研考到好学校的学生虽然也很值得肯定,但是某种程度上不如高中考到名校的人天资好一些。而且“本校研究生不如本校本科生”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事实。

但是…..

对于校招而言有少数企业看重第一学历,大不了不去这种企业呗?!

这就像说有些女生特别看重颜值,你长得不够好看,别找这类女生呗,优秀的女生多了去了,漂亮的女生也不都想嫁给帅哥。

大部分企业看重研究生的学历和学校,考研之后将会有更多的机会,很多机会是你本科的时候完全无法达到的。

如果你真的有能力一样可以进入一些非常不错的企业。

重要的是什么?

就像你出身自农村的家庭,的确没有人家有钱人有优势。

你奋斗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可能还如人家不奋斗的强,所以自暴自弃??这个逻辑有点诡异…..

重要的是你能否考上,还有你是否真的有能力。

如果你真的有能力,哪怕有个别企业看重第一学历,依然可以进去或者进入类似的并没那么看重第一学历的企业。

如果你考不上,说看重第一学历云云,其实就是给自己找借口。

在我看来,考研是非名校学生超过或者缩短和很多211/985学生差距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

现在本科生太多了,二本的学生普遍都专业学的不咋地,混日子。三本的学生更没啥优势。

有人发表不同看法

有很多人发表不同看法,这很正常,毕竟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

但是这类人里多半是不读研的人。

心理学有选择和一致选择,我们做出某个选择以后会找出各种合理的理由说服自己,告诉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还有一些人是爱拿特例说事的。我并不是歧视三本,但是有些人总是认不清现实。讲真近些年全国知名公司尤其是湖畔大学的,大家看看有几个出自于三本?再去名企看看有几个是三本?有几个是专科?有一个就能吹上天,名校有无数个不实力碾压?

去看看专科,三本大学的优秀毕业生都什么公司,再看看211/985都是去什么样的企业,或者创业都是什么级别的公司。能更让你客观看待事情。

比如很多一般学校的人谁都不服,可是几十年都没出一个科研或者企业干的特别大特别好的人,再说能力也不差,可笑吗?

有些说能力强学历不行也无妨,我也认可。但是有多少能力强的连二本都考不上?我想并不多,最起码不如名校的学生里能力强的概率大。

以上只是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本文由任我行从网络转载而成,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统招专升本 免费一对一报考指导、院校选择、专业规划,赠送全套专升本考试资料
专业老师为您指导统招专升本 帮您规划如何报名、选择院校、专业规划、保证100%拿证,现在预约即可获赠一整套专升本考试资料
请在浏览器中启用 JavaScript 来完成此表单。
填写您当前所在的省份

原创文章,作者:任我行,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ingpinfang.com/18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