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在职学历提升怎么样()今天是第37个教师节。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作为最重要的教育资源,教师队伍的建设一直是肇庆市发展教育的重要工作之一。近年来,肇庆市通过推进“强师工程”,促进教师提升学历,强化素质,队伍结构也得到优化,初步组建起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为肇庆扎实推进扩容提质“两个工程”奠定了基础。教师队伍学历明显提升为了建设教师队伍,肇庆花了大力气。“十三五”期间,肇庆大力实施教师学历提升计划。2013年以来,市财政补助资金1838万元,支持1.53万名在职教师通过学历提升取得本科学历,697名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山区县的教师学历也得到了明显提升。怀集县教
肇庆在职学历提升怎么样()
今天是第37个教师节。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作为最重要的教育资源,教师队伍的建设一直是肇庆市发展教育的重要工作之一。近年来,肇庆市通过推进“强师工程”,促进教师提升学历,强化素质,队伍结构也得到优化,初步组建起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为肇庆扎实推进扩容提质“两个工程”奠定了基础。
教师队伍学历明显提升
为了建设教师队伍,肇庆花了大力气。“十三五”期间,肇庆大力实施教师学历提升计划。2013年以来,市财政补助资金1838万元,支持1.53万名在职教师通过学历提升取得本科学历,697名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
山区县的教师学历也得到了明显提升。怀集县教育局提供的数据显示,近三年,该县教师通过函授等形式,不断取得本科、研究生学历。2019年变化最为明显,当年本科毕业教师达到1154人,在读研究生105人,研究生毕业19人。截至2020年12月,怀集县有教师9325人,其中硕士94人、本科7366人、专科1533人、中专及以下332人。
广宁县在2014年出台学历提升奖补政策,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学历提升。近几年,该县中小学教师参加在职本科学习且已取得本科学历的有1344人,参加在职研究生学习23人,有18人取得硕士学位。
市统计局发布的《“十三五”时期肇庆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显示,肇庆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其中,2020年,幼儿园教师大专以上学历达到84.14%,小学教师本科以上学历达到80.44%,初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达到95.10%,高中教师研究生以上学历达到14.85%。
改革职称制度培养名师
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是肇庆市实施“强师工程”的重要内容。自2016年以来,肇庆市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将职称制度与人才培养制度、人才评价机制有机衔接,各地教师的职称级别不断得到提升,促使教师工作积极性显著提高。
比如广宁县,目前有正高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421人、特级教师7人。自2016年职称改革以来,该县新增高级教师354人,增长率达到了528%。
肇庆市教师发展中心主任黄国洪认为,职称评聘对教师培养可谓“纲举目张”。按照目前的评定制度、教师培养途径,理论上职称评聘是畅通的。存在的问题是,部分校长对教师职称条件的理解还不够,没有从促进教师发展的角度安排合适岗位。“因此我们在即将出台的学校优质特色发展评价体系中,专门增加了学校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考核。”
黄国洪介绍,市教师发展中心设计的教师发展路径是三年站稳讲台、五年争当教学能手、十年成为教学名师。因此,今年开始,教师的招聘、入职、培训及现有教师的成长之路,都要按照《肇庆市教研工作和教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逐一落实。
其中的肇庆市“名教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已落实,已遴选了295个 “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未来三年要遴选共500个。“每个工作室要带10个学员,带足三年。也就说,今年就有2950个教师在名教师的指导下得到培训提升,三年后就有5000个,占目前全市中小学教师的10%。”
强化队伍促“争先晋位”
今年以来,肇庆大力实施基础教育扩容提质“两个工程”三年攻坚行动,而基础教育要提升教学质量,实现“争先晋位”,教师发展尤其关键。
在市教师发展中心层面,黄国洪介绍,今年主要倾向于教学能手的培育,对象多为中青年教师,他们能力强,但是教学方式和理念还需要继续规范。
同时,对照《肇庆市教研工作和教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继续落实健全教育科研和教师发展支持体系,健全中小学教师人才培养体系,健全教师、校长和教研员分层分类培训课程与教学体系,畅通教师专业发展通道等各项工作,并计划打造全国知名教育论坛,邀请教育专家前来传授经验,开拓肇庆教师的眼界、提升他们的能力。
以肇庆市第十五小学为例。该校一直注重对教师的培养,针对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有不同的教研要求,比如刚进校的年轻教师,要求一年就要“站稳“讲台,管得住学生,能保证常态课的质量;3—5年就要成为骨干。校长陆宗远认为:“按照我们的培养安排,职称晋升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我们对年轻教师的培养有自己的独特方法。”陆宗远介绍,结合市十五小的实际,提炼出“满园六有常态课”评价标准,让常态课的质量得到保证。“六有”即课堂要做到“有趣、有味、有人、有量、有度、有效”,具体到课堂提问的设计、课后练习是否有效等,让老师有个清晰的界定,确保每节课都要**、有质量。
同时,教师们分团队管理和考核,促使优秀教师主动分享经验做法,带动其他教师一起进步,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记者】赖小琴
【来源:西江日报】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
肇庆在职学历提升怎么样()
今天是第37个教师节。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作为最重要的教育资源,教师队伍的建设一直是肇庆市发展教育的重要工作之一。近年来,肇庆市通过推进“强师工程”,促进教师提升学历,强化素质,队伍结构也得到优化,初步组建起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为肇庆扎实推进扩容提质“两个工程”奠定了基础。
教师队伍学历明显提升
为了建设教师队伍,肇庆花了大力气。“十三五”期间,肇庆大力实施教师学历提升计划。2013年以来,市财政补助资金1838万元,支持1.53万名在职教师通过学历提升取得本科学历,697名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
山区县的教师学历也得到了明显提升。怀集县教育局提供的数据显示,近三年,该县教师通过函授等形式,不断取得本科、研究生学历。2019年变化最为明显,当年本科毕业教师达到1154人,在读研究生105人,研究生毕业19人。截至2020年12月,怀集县有教师9325人,其中硕士94人、本科7366人、专科1533人、中专及以下332人。
广宁县在2014年出台学历提升奖补政策,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学历提升。近几年,该县中小学教师参加在职本科学习且已取得本科学历的有1344人,参加在职研究生学习23人,有18人取得硕士学位。
市统计局发布的《“十三五”时期肇庆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显示,肇庆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其中,2020年,幼儿园教师大专以上学历达到84.14%,小学教师本科以上学历达到80.44%,初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达到95.10%,高中教师研究生以上学历达到14.85%。
改革职称制度培养名师
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是肇庆市实施“强师工程”的重要内容。自2016年以来,肇庆市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将职称制度与人才培养制度、人才评价机制有机衔接,各地教师的职称级别不断得到提升,促使教师工作积极性显著提高。
比如广宁县,目前有正高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421人、特级教师7人。自2016年职称改革以来,该县新增高级教师354人,增长率达到了528%。
肇庆市教师发展中心主任黄国洪认为,职称评聘对教师培养可谓“纲举目张”。按照目前的评定制度、教师培养途径,理论上职称评聘是畅通的。存在的问题是,部分校长对教师职称条件的理解还不够,没有从促进教师发展的角度安排合适岗位。“因此我们在即将出台的学校优质特色发展评价体系中,专门增加了学校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考核。”
黄国洪介绍,市教师发展中心设计的教师发展路径是三年站稳讲台、五年争当教学能手、十年成为教学名师。因此,今年开始,教师的招聘、入职、培训及现有教师的成长之路,都要按照《肇庆市教研工作和教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逐一落实。
其中的肇庆市“名教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已落实,已遴选了295个 “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未来三年要遴选共500个。“每个工作室要带10个学员,带足三年。也就说,今年就有2950个教师在名教师的指导下得到培训提升,三年后就有5000个,占目前全市中小学教师的10%。”
强化队伍促“争先晋位”
今年以来,肇庆大力实施基础教育扩容提质“两个工程”三年攻坚行动,而基础教育要提升教学质量,实现“争先晋位”,教师发展尤其关键。
在市教师发展中心层面,黄国洪介绍,今年主要倾向于教学能手的培育,对象多为中青年教师,他们能力强,但是教学方式和理念还需要继续规范。
同时,对照《肇庆市教研工作和教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继续落实健全教育科研和教师发展支持体系,健全中小学教师人才培养体系,健全教师、校长和教研员分层分类培训课程与教学体系,畅通教师专业发展通道等各项工作,并计划打造全国知名教育论坛,邀请教育专家前来传授经验,开拓肇庆教师的眼界、提升他们的能力。
以肇庆市第十五小学为例。该校一直注重对教师的培养,针对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有不同的教研要求,比如刚进校的年轻教师,要求一年就要“站稳“讲台,管得住学生,能保证常态课的质量;3—5年就要成为骨干。校长陆宗远认为:“按照我们的培养安排,职称晋升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我们对年轻教师的培养有自己的独特方法。”陆宗远介绍,结合市十五小的实际,提炼出“满园六有常态课”评价标准,让常态课的质量得到保证。“六有”即课堂要做到“有趣、有味、有人、有量、有度、有效”,具体到课堂提问的设计、课后练习是否有效等,让老师有个清晰的界定,确保每节课都要**、有质量。
同时,教师们分团队管理和考核,促使优秀教师主动分享经验做法,带动其他教师一起进步,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记者】赖小琴
【来源:西江日报】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
原创文章,作者:胡晓,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ingpinfang.com/3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