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拓展:
双一流大学排名
双一流大学排名2022最新名单如下:
1、北京大学。
2、清华大学。
3、复旦大学。
4、浙江大学。
5、南京大学。
6、上海交通大学。
7、华中科技大学。
8、**科学技术大学。
9、****大学。
10、天津大学。
部分学校简介:
1、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前身是1905年创办的复旦公学,是**最早由民间自主创办的高等学校之一。上海医科大学前身是1927年创办的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是**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国立高等医科院校。2000年,复旦大学与上海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复旦大学。
2、浙江大学。
截至2020年8月,学校设有紫金港、玉泉、西溪、华家池、之江、舟山、海宁、宁波等8个校区;设有7个学部、37个专业学院(系)、1个工程师学院、2个中外合作办学学院、7家附属医院;占地面积6223440平方米。
3、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肇始于1902年创建的三江师范学堂,此后历经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国立**大学等历史时期,1950年更名为南京大学。1952年,调整出部分院系后与创办于1888年的金陵大学文、理学院等合并,仍名南京大学。
4、上海交通大学。
学校共有33个学院/直属系,31个研究院,12家附属医院,2个附属医学研究所,23个直属单位,5个直属企业。全日制本科生(国内)17071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4589人、全日制博士研究生9903人,学位留学生2513人,其中研究生学位留学生1488人;有专任教师3307名。
5、华中科技大学。
学校前身是1952年创办的华中工学院、1907年建立的上海德文医学堂和1898年建立的湖北工艺学堂。历经传承与发展,2000年由原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合并成立华中科技大学。
昨日(4月13日),广州日报数据和数字化研究院(GDI智库)发布“‘双一流’建设大学百强榜(2020)”(下称“‘双一流’大学榜”),以人才培养指数、科学研究指数、社会服务指数和综合声誉指数四个一级指标构建综合指数,对137所“双一流”建设高校(不含军事院校,**地质大学、**矿业大学和**石油大学实行“一个校名、两地办学”)进行评价,同时推出“人才培养TOP100”“科学研究TOP100”“社会服务TOP100”和“综合声誉TOP100”等四个子榜单。“‘双一流’大学榜”重点关注大学的内涵发展,而不着重其发展的规模,这在国内外大学排行榜**色鲜明。
长期以来,GDI智库不断拓宽和完善大学评价覆盖领域,特色鲜明的评价体系不断完善趋于成熟。“‘双一流’大学榜”的发布,标志着“广州日报系列大学排行榜”已形成成熟的“3+1”的评价格局,即三个综合性榜单和一个单项类榜单:“‘双一流’建设大学百强榜”“应用大学排行榜”“高职高专排行榜”和“大学一流学科排行榜”。
文、表/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徐静
建构**特色的大学评价体系
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简称“‘双一流’建设”),是****、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2020年进入第一个建设周期小编综合来说评估。
如何进行“双一流”大学建设成效评价为多方所关注。国务院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中明确,要“建立健全绩效评价机制,积极采用第三方评价”;**等三部门印发的《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强调,“鼓励第三方**开展建设过程及建设成效的监测评价。积极探索**特色现代高等教育评估制度。”设立符合**实际的大学评价标准,为全球高等教育治理提供**智慧、**方案,成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题中应有之意。
国内外知名的大学评价体系,对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GDI智库发布的系列大学排行榜,打破“重规模轻质量、重投入轻产出、重科研轻育人、重自然科学轻人文社科”等误区,助力高等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GDI智库发布“‘双一流’大学榜”,全面评估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用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测量“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建设成效,用直观易懂的方式呈现评价结果,旨在尝试建构**特色的大学评价体系,打造世界大学评价的第三极。
以内涵发展统领“双一流”评价
“双一流”大学榜坚持大学评价的四大国际通用标准:结果导向原则、协商评估原则、多元评估原则和可行性原则。
结果导向强调评价指标应尽可能选择产出而非投入指标。投入指标只能反映大学的一般情况,产出指标能提供大学声望和质量更为精确的评价。多元评估原则是指拒绝在单一的指标或证据基础上评价大学的表现,采用有效的多证据。
“双一流”高校建设的标准是**特色和世界一流的有机融合,这意味着“双一流”评价既要参照国际上可比标准,也要考虑**实际情况,具有**特色。
**的**报告指出,加快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双一流”大学榜以内涵发展统领“双一流”评价,破除“五唯”(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破除“SCI至上”,最大限度地做到科学性和客观性,力求更好解决大学评价指挥棒问题。大学办得好坏,主要不在于规模大小,关键是要办出特色。
四大一级指标评价“双一流”建设高校
通过听取归纳高校、教育专家等多方意见,在遵循数据可采集、易采集、具权威性的基础上,“‘双一流’大学榜”通过设置人才培养指数、科学研究指数、社会服务指数和综合声誉指数四个一级指标。
人才培养指数的评价原则是“产出为主,投入为辅”,通过高校**录取分数、考生向往度、毕业生薪酬、雇主满意度、人才卓越度和国家教学成果奖获奖情况等二级指标,评价“双一流”高校人才培养能力和质量。
科学研究指数以“知识生产深度为主,广度为辅”作为评价原则,聚焦高校的科研成果,在对高校学科基础水平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分类评价文科、理工科高校科研产出指数,研判高校知识生产的深度和广度。
社会服务指数理工科与人文社科并重,强化分类评价,衡量高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引领和服务功能。
高校的社会形象影响优质生源的吸纳能力,综合声誉指数所反映的是“双一流”建设高校的社会认可度。
拓展知识:
双一流大学排名
都有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武汉大学以及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这些大学都是非常好的。
双一流大学排名
比如北京大学,还有长沙大学以及湖北大学,还有黑龙江工业大学以及浙江大学,都是属于双一流。
双一流大学排名
**发布了全国高校的双一流名单,以下众多院校都属于双一流: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科学院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科学技术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郑州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北京邮电大学。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双非院校也进入了双一流大学,例如扬州大学,宁波大学,山西大学,深圳大学,广州大学,福建大学等。
其中评分在80分以上的大学只有5所学校,分别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科学院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以及浙江大学剩下的双一流学校,评分都在7分到6分左右,一些双非院校的评分大约在5分到6分左右。根据双一流大学的数据来看,我国一共有41所双一流学校,进入了世界一流高校建设,也是我国接下来将要重点建设的所有高校之一。
部分双非院校的双一流学校将建成全国知名的双一流大学。例如山西大学,宁波大学,扬州大学在评估以后进入到了双一流大学的排名之中,在未来的5~10年的时间里,山西大学等各个学校将会按照相关的发展政策,努力建设国内知名的双一流高校,这也是我国双非院校进入双一流大学排名比较多的一次。
世界高水平大学的双一流院校分别有湖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兰州大学,**农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海洋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这些大学的整体评分在7~8分以上相较于清华大学会降低一个等次,但依然会建成世界高水平的学术型研究大学。
前沿拓展:
双一流大学排名
双一流大学排名2022最新名单如下:
1、北京大学。
2、清华大学。
3、复旦大学。
4、浙江大学。
5、南京大学。
6、上海交通大学。
7、华中科技大学。
8、**科学技术大学。
9、****大学。
10、天津大学。
部分学校简介:
1、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前身是1905年创办的复旦公学,是**最早由民间自主创办的高等学校之一。上海医科大学前身是1927年创办的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是**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国立高等医科院校。2000年,复旦大学与上海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复旦大学。
2、浙江大学。
截至2020年8月,学校设有紫金港、玉泉、西溪、华家池、之江、舟山、海宁、宁波等8个校区;设有7个学部、37个专业学院(系)、1个工程师学院、2个中外合作办学学院、7家附属医院;占地面积6223440平方米。
3、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肇始于1902年创建的三江师范学堂,此后历经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国立**大学等历史时期,1950年更名为南京大学。1952年,调整出部分院系后与创办于1888年的金陵大学文、理学院等合并,仍名南京大学。
4、上海交通大学。
学校共有33个学院/直属系,31个研究院,12家附属医院,2个附属医学研究所,23个直属单位,5个直属企业。全日制本科生(国内)17071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4589人、全日制博士研究生9903人,学位留学生2513人,其中研究生学位留学生1488人;有专任教师3307名。
5、华中科技大学。
学校前身是1952年创办的华中工学院、1907年建立的上海德文医学堂和1898年建立的湖北工艺学堂。历经传承与发展,2000年由原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合并成立华中科技大学。
昨日(4月13日),广州日报数据和数字化研究院(GDI智库)发布“‘双一流’建设大学百强榜(2020)”(下称“‘双一流’大学榜”),以人才培养指数、科学研究指数、社会服务指数和综合声誉指数四个一级指标构建综合指数,对137所“双一流”建设高校(不含军事院校,**地质大学、**矿业大学和**石油大学实行“一个校名、两地办学”)进行评价,同时推出“人才培养TOP100”“科学研究TOP100”“社会服务TOP100”和“综合声誉TOP100”等四个子榜单。“‘双一流’大学榜”重点关注大学的内涵发展,而不着重其发展的规模,这在国内外大学排行榜**色鲜明。
长期以来,GDI智库不断拓宽和完善大学评价覆盖领域,特色鲜明的评价体系不断完善趋于成熟。“‘双一流’大学榜”的发布,标志着“广州日报系列大学排行榜”已形成成熟的“3+1”的评价格局,即三个综合性榜单和一个单项类榜单:“‘双一流’建设大学百强榜”“应用大学排行榜”“高职高专排行榜”和“大学一流学科排行榜”。
文、表/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徐静
建构**特色的大学评价体系
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简称“‘双一流’建设”),是****、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2020年进入第一个建设周期小编综合来说评估。
如何进行“双一流”大学建设成效评价为多方所关注。国务院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中明确,要“建立健全绩效评价机制,积极采用第三方评价”;**等三部门印发的《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强调,“鼓励第三方**开展建设过程及建设成效的监测评价。积极探索**特色现代高等教育评估制度。”设立符合**实际的大学评价标准,为全球高等教育治理提供**智慧、**方案,成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题中应有之意。
国内外知名的大学评价体系,对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GDI智库发布的系列大学排行榜,打破“重规模轻质量、重投入轻产出、重科研轻育人、重自然科学轻人文社科”等误区,助力高等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GDI智库发布“‘双一流’大学榜”,全面评估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用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测量“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建设成效,用直观易懂的方式呈现评价结果,旨在尝试建构**特色的大学评价体系,打造世界大学评价的第三极。
以内涵发展统领“双一流”评价
“双一流”大学榜坚持大学评价的四大国际通用标准:结果导向原则、协商评估原则、多元评估原则和可行性原则。
结果导向强调评价指标应尽可能选择产出而非投入指标。投入指标只能反映大学的一般情况,产出指标能提供大学声望和质量更为精确的评价。多元评估原则是指拒绝在单一的指标或证据基础上评价大学的表现,采用有效的多证据。
“双一流”高校建设的标准是**特色和世界一流的有机融合,这意味着“双一流”评价既要参照国际上可比标准,也要考虑**实际情况,具有**特色。
**的**报告指出,加快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双一流”大学榜以内涵发展统领“双一流”评价,破除“五唯”(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破除“SCI至上”,最大限度地做到科学性和客观性,力求更好解决大学评价指挥棒问题。大学办得好坏,主要不在于规模大小,关键是要办出特色。
四大一级指标评价“双一流”建设高校
通过听取归纳高校、教育专家等多方意见,在遵循数据可采集、易采集、具权威性的基础上,“‘双一流’大学榜”通过设置人才培养指数、科学研究指数、社会服务指数和综合声誉指数四个一级指标。
人才培养指数的评价原则是“产出为主,投入为辅”,通过高校**录取分数、考生向往度、毕业生薪酬、雇主满意度、人才卓越度和国家教学成果奖获奖情况等二级指标,评价“双一流”高校人才培养能力和质量。
科学研究指数以“知识生产深度为主,广度为辅”作为评价原则,聚焦高校的科研成果,在对高校学科基础水平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分类评价文科、理工科高校科研产出指数,研判高校知识生产的深度和广度。
社会服务指数理工科与人文社科并重,强化分类评价,衡量高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引领和服务功能。
高校的社会形象影响优质生源的吸纳能力,综合声誉指数所反映的是“双一流”建设高校的社会认可度。
拓展知识:
双一流大学排名
都有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武汉大学以及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这些大学都是非常好的。
双一流大学排名
比如北京大学,还有长沙大学以及湖北大学,还有黑龙江工业大学以及浙江大学,都是属于双一流。
双一流大学排名
**发布了全国高校的双一流名单,以下众多院校都属于双一流: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科学院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科学技术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郑州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北京邮电大学。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双非院校也进入了双一流大学,例如扬州大学,宁波大学,山西大学,深圳大学,广州大学,福建大学等。
其中评分在80分以上的大学只有5所学校,分别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科学院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以及浙江大学剩下的双一流学校,评分都在7分到6分左右,一些双非院校的评分大约在5分到6分左右。根据双一流大学的数据来看,我国一共有41所双一流学校,进入了世界一流高校建设,也是我国接下来将要重点建设的所有高校之一。
部分双非院校的双一流学校将建成全国知名的双一流大学。例如山西大学,宁波大学,扬州大学在评估以后进入到了双一流大学的排名之中,在未来的5~10年的时间里,山西大学等各个学校将会按照相关的发展政策,努力建设国内知名的双一流高校,这也是我国双非院校进入双一流大学排名比较多的一次。
世界高水平大学的双一流院校分别有湖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兰州大学,**农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海洋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这些大学的整体评分在7~8分以上相较于清华大学会降低一个等次,但依然会建成世界高水平的学术型研究大学。
原创文章,作者:学习好,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ingpinfang.com/63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