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拓展:
“说有个大校村官,出在我们河间,他就是**村的**,石炳启……”这段西河大鼓在当地广为传唱。
石炳启何人?他是一名有着38年军旅生涯、从原总参机关退休的一名大校军官。
这位已过花甲的大校军官放弃北京舒适的生活,回到家乡河北省河间市兴村镇**村,担任**支部**兼村委会主任,他带领乡亲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河间市兴村镇**村,三年前曾是闻名乡里的“后进村”。
3年间,这里的面貌发生了巨变:村民的平均收入翻了近两番;私搭乱建的建筑,变成了花园与水上公园;创新的特色农民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模式,改写了矛盾**和**不断的历史。如今,这里街面整洁、花团锦簇,**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标杆村、示范村、人居环境整治先进村。
石炳启先后荣获“全国模范退役军人”“最美退役军人”“全国优秀**务工作者”等多项荣誉,荣登“**好人榜”。
老骥伏枥,丹心一片为故土
43年前,石炳启告别**村,走进****的行列。38年军旅生涯,他从一名战士成长为原总参机关的一名大校军官。
离乡日久,故土难舍。多年来,村里的事他没少**心。谁家到京办事、看病,他都忙前跑后,当成自家事办。
2017年,**村因“两委”班子涣散,村内矛盾纷争迭起,村容村貌脏乱差,列为“后进村”,被乡**委勒令调整村**支部。当组织征求大伙儿的意见时,村民们竟然不约而同地推举了石炳启。
退休后的石炳启,户籍、组织关系、行政关系都不在村里,他根本就算不上是村里人。人家能否放弃北京优越的生活,接这个苦差事?
乡**委领导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和石炳启联系,没想到石炳启一口答应——乡**委的真诚召唤、乡亲们的热心举荐、共产**的初心使命,让他觉得这是一份难以推卸的责任。
石炳启的决定在全家和好友中引起“轩然**”。
“村里的事千头万绪,又涉及多方利益,要是干不好,准让乡亲们指脊梁骨,图个啥?”妻女反对。
“这就是个烫手山芋,千万别接手!”乡友电话劝阻。
接连不断的反对声,使石炳启压力很大,但没有动摇他的决心。2018年2月,石炳启说服家人,带着老伴儿一起回到农村老家,挽起裤脚当起了农民。
规矩是铁,容不得丝毫变形
**村地理位置优越,北临沧保路,东接河间市,朔黄铁路从村东穿过,被称作河间府城西第一村。但因治理不善,村民一度**告状不断,村容村貌脏乱差。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面对堪忧的现状,石炳启把“立规矩”作为治散治乱的起手式,主持制定了《**村村规民约十要、十不准》《**村房屋街道管理规定》《关于**村村内整体绿化建设的通知》等20项村规民约。
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石炳启的“第一把火”刚点起来,就遇到了难题:年近80岁的王承先在自家房外违规搭建棚房,按照村规理应拆掉,可老人年纪长、辈份高、脾气不好,没人敢在太岁头上动土。
“我圈个圈就是我的地,我搭间棚就是我的房”,这怎么行?
石炳启带领村支委去现场做工作,问老人:“您自己拆还是我们拆?”老人平静地说:“你们拆吧。”大家一齐动手,顺利拆除。第二天,老人又把棚子搭起来了。
接连拆了3次,老人连夜搭3次。石炳启感到事情并不简单,便提上两瓶酒,登门坐在老人面前。整整一夜掏心掏肺地拉呱,老人理解了、想通了,不再私搭乱建,还要主动把池塘边违规种的56棵杨树拔掉。
村民们信服了,规章制度开始在**村立竿见影。
为了解决村里没有集体用地的问题,村“两委”和村民代表商议决定,将村内所有空地收归集体所有,统一纳入整体规划。老辈儿留下来的空地无偿收归集体,许多村民想不通,甚至有的表示:要想拆,就从我身上轧过去!
畏难情绪开始在“两委”间滋生。石炳启却坚定地说:“当干部就不能怕得罪人,不干事、不治理到最后会寒了大家的心,反而把全村人都得罪了。这个工作我来做!”
石炳启拿起思想政治工作的传家宝,一次次耐心做乡亲的工作,向大家描绘着**村的美好未来。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到一个月时间,**村就完成全部预定目标,收回闲散土地40余亩。村里不仅有了垃圾处理点,还建起了花坛、篮球场、休闲广场、儿童游乐场。
村里的事是大家的事,就该大家办
**村规规定,30亩树苗地里,只能建一个不超过15平方米的简易房子。石炳启的侄子石**在树苗地里已经建了一个10平方米的简易房子,可是他违反村规,又在同一块地里新建了一个15平方米的简易房。
包村干部发现后,责令他限时拆除。
石**找到石炳启当靠山。石炳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看到村民们正在拆除原有的那个小房子,他叫停了村民,要求大家按照村规办事,把新建的房屋拆除掉!
石**没想到,搬来的“救兵”倒打一耙。为此,他一个多月没有搭理这个“八叔”。
石炳启因为村里的琐事,把很多亲戚都得罪了,有的甚至用石头砸了他家的玻璃。他不但常拿自己和亲戚开刀,还为村建设垫付了几十万环境改善工程款。
石炳启通过抓**建聚人心、转村风。每周组织召开班子议事碰头会、村民代表会、**活动,每月给村民讲一堂思想政治课,形成具有**村特色的“农民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模式”。
在石炳启的带动下,**村的村风村貌发生了巨变。村里成立了老年监管队、村民矛盾**调解委员会、村青年先锋队、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村民爱心帮扶队、村文体总队、红白理事会。“人人有事干,争先作贡献”成了**村的共识。
村里决定解决进村道路的问题,资金紧缺,石炳启说:“钱我出,活咱自己干!”结果一呼百应,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原本请施工队需要13万元的工程,最后只花了5.86万元。
站在村庄看世界,才能想得远走得实
**村紧邻河间市区,与北京、天津、雄安新区相距不远。石炳启便决心利用这一独特的区位优势,发展苗木栽培和无公害蔬菜种植,让绿色经济鼓起父老乡亲的钱袋子。
他多次带领村民去外省市学习先进经验,走入苗木市场和蔬菜批发市场了解需求和行情。收获季节,他主动当起**村苗木和蔬菜代言人,为村民寻找销路,使得树苗、蔬菜一路畅销,村民2020年收入比2018年翻了近两番。
村民富了,集体也要富。2019年,石炳启多渠道筹资350万元,建成了**农产品展示中心。随后,相继筹备建立了村绿化施工队、豆制品加工厂、蔬菜暖棚等。
村民富了,喜事也多了,为了移风易俗,减少村民不必要的支出,石炳启通过村民代表审议,改革农村红白事制度,对用烟、用酒、用车等各方面作出细致、详实的规定。
如今,**村成了当地远近闻名的文明村、和谐村。村民中,有哪位打扫卫生了、哪位出公差了、哪位做好事了,村里会对每一个人进行量化考核计分。在年终的时候,根据分数评选出“五星村民”“好儿媳”等。
石炳启从一个京城人变回了“村里人”,从一名大校变成了“兵支书”。如今的他,每天4点半起床,踏着晨曦在村里巡看一遍。
回到**村任职后,镇里每个月给他发4000多元的工资,但他一分都没留,全部用到村子的建设上,还贴进个人总计30万元的退休工资。
如今,石炳启正在谋划着更大的梦想:以“三区同建”为契机,把周围几个村都迁过来,建立农业园区和工业园区,将**村及周边村庄打造成为环境美如画、产业特色化的大美村庄。
石炳启说:“我是**,是军人,也是**村的娃,做这一切都理所应当。”
人物简介
石炳启,1958年出生,曾任**总参谋部副师职军官。
·退休后回到家乡、河北省河间市兴村镇**村任**支部**、村委会主任。
·他带领村民们把一个后进村发展成了文明村,先后被授予“最美退役军人”“全国优秀**务工作者”称号。
来源:《**退役军人》杂志 “兵支书”增刊 (文/郝占奎 马志辉)
拓展知识:
前沿拓展:
“说有个大校村官,出在我们河间,他就是**村的**,石炳启……”这段西河大鼓在当地广为传唱。
石炳启何人?他是一名有着38年军旅生涯、从原总参机关退休的一名大校军官。
这位已过花甲的大校军官放弃北京舒适的生活,回到家乡河北省河间市兴村镇**村,担任**支部**兼村委会主任,他带领乡亲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河间市兴村镇**村,三年前曾是闻名乡里的“后进村”。
3年间,这里的面貌发生了巨变:村民的平均收入翻了近两番;私搭乱建的建筑,变成了花园与水上公园;创新的特色农民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模式,改写了矛盾**和**不断的历史。如今,这里街面整洁、花团锦簇,**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标杆村、示范村、人居环境整治先进村。
石炳启先后荣获“全国模范退役军人”“最美退役军人”“全国优秀**务工作者”等多项荣誉,荣登“**好人榜”。
老骥伏枥,丹心一片为故土
43年前,石炳启告别**村,走进****的行列。38年军旅生涯,他从一名战士成长为原总参机关的一名大校军官。
离乡日久,故土难舍。多年来,村里的事他没少**心。谁家到京办事、看病,他都忙前跑后,当成自家事办。
2017年,**村因“两委”班子涣散,村内矛盾纷争迭起,村容村貌脏乱差,列为“后进村”,被乡**委勒令调整村**支部。当组织征求大伙儿的意见时,村民们竟然不约而同地推举了石炳启。
退休后的石炳启,户籍、组织关系、行政关系都不在村里,他根本就算不上是村里人。人家能否放弃北京优越的生活,接这个苦差事?
乡**委领导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和石炳启联系,没想到石炳启一口答应——乡**委的真诚召唤、乡亲们的热心举荐、共产**的初心使命,让他觉得这是一份难以推卸的责任。
石炳启的决定在全家和好友中引起“轩然**”。
“村里的事千头万绪,又涉及多方利益,要是干不好,准让乡亲们指脊梁骨,图个啥?”妻女反对。
“这就是个烫手山芋,千万别接手!”乡友电话劝阻。
接连不断的反对声,使石炳启压力很大,但没有动摇他的决心。2018年2月,石炳启说服家人,带着老伴儿一起回到农村老家,挽起裤脚当起了农民。
规矩是铁,容不得丝毫变形
**村地理位置优越,北临沧保路,东接河间市,朔黄铁路从村东穿过,被称作河间府城西第一村。但因治理不善,村民一度**告状不断,村容村貌脏乱差。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面对堪忧的现状,石炳启把“立规矩”作为治散治乱的起手式,主持制定了《**村村规民约十要、十不准》《**村房屋街道管理规定》《关于**村村内整体绿化建设的通知》等20项村规民约。
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石炳启的“第一把火”刚点起来,就遇到了难题:年近80岁的王承先在自家房外违规搭建棚房,按照村规理应拆掉,可老人年纪长、辈份高、脾气不好,没人敢在太岁头上动土。
“我圈个圈就是我的地,我搭间棚就是我的房”,这怎么行?
石炳启带领村支委去现场做工作,问老人:“您自己拆还是我们拆?”老人平静地说:“你们拆吧。”大家一齐动手,顺利拆除。第二天,老人又把棚子搭起来了。
接连拆了3次,老人连夜搭3次。石炳启感到事情并不简单,便提上两瓶酒,登门坐在老人面前。整整一夜掏心掏肺地拉呱,老人理解了、想通了,不再私搭乱建,还要主动把池塘边违规种的56棵杨树拔掉。
村民们信服了,规章制度开始在**村立竿见影。
为了解决村里没有集体用地的问题,村“两委”和村民代表商议决定,将村内所有空地收归集体所有,统一纳入整体规划。老辈儿留下来的空地无偿收归集体,许多村民想不通,甚至有的表示:要想拆,就从我身上轧过去!
畏难情绪开始在“两委”间滋生。石炳启却坚定地说:“当干部就不能怕得罪人,不干事、不治理到最后会寒了大家的心,反而把全村人都得罪了。这个工作我来做!”
石炳启拿起思想政治工作的传家宝,一次次耐心做乡亲的工作,向大家描绘着**村的美好未来。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到一个月时间,**村就完成全部预定目标,收回闲散土地40余亩。村里不仅有了垃圾处理点,还建起了花坛、篮球场、休闲广场、儿童游乐场。
村里的事是大家的事,就该大家办
**村规规定,30亩树苗地里,只能建一个不超过15平方米的简易房子。石炳启的侄子石**在树苗地里已经建了一个10平方米的简易房子,可是他违反村规,又在同一块地里新建了一个15平方米的简易房。
包村干部发现后,责令他限时拆除。
石**找到石炳启当靠山。石炳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看到村民们正在拆除原有的那个小房子,他叫停了村民,要求大家按照村规办事,把新建的房屋拆除掉!
石**没想到,搬来的“救兵”倒打一耙。为此,他一个多月没有搭理这个“八叔”。
石炳启因为村里的琐事,把很多亲戚都得罪了,有的甚至用石头砸了他家的玻璃。他不但常拿自己和亲戚开刀,还为村建设垫付了几十万环境改善工程款。
石炳启通过抓**建聚人心、转村风。每周组织召开班子议事碰头会、村民代表会、**活动,每月给村民讲一堂思想政治课,形成具有**村特色的“农民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模式”。
在石炳启的带动下,**村的村风村貌发生了巨变。村里成立了老年监管队、村民矛盾**调解委员会、村青年先锋队、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村民爱心帮扶队、村文体总队、红白理事会。“人人有事干,争先作贡献”成了**村的共识。
村里决定解决进村道路的问题,资金紧缺,石炳启说:“钱我出,活咱自己干!”结果一呼百应,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原本请施工队需要13万元的工程,最后只花了5.86万元。
站在村庄看世界,才能想得远走得实
**村紧邻河间市区,与北京、天津、雄安新区相距不远。石炳启便决心利用这一独特的区位优势,发展苗木栽培和无公害蔬菜种植,让绿色经济鼓起父老乡亲的钱袋子。
他多次带领村民去外省市学习先进经验,走入苗木市场和蔬菜批发市场了解需求和行情。收获季节,他主动当起**村苗木和蔬菜代言人,为村民寻找销路,使得树苗、蔬菜一路畅销,村民2020年收入比2018年翻了近两番。
村民富了,集体也要富。2019年,石炳启多渠道筹资350万元,建成了**农产品展示中心。随后,相继筹备建立了村绿化施工队、豆制品加工厂、蔬菜暖棚等。
村民富了,喜事也多了,为了移风易俗,减少村民不必要的支出,石炳启通过村民代表审议,改革农村红白事制度,对用烟、用酒、用车等各方面作出细致、详实的规定。
如今,**村成了当地远近闻名的文明村、和谐村。村民中,有哪位打扫卫生了、哪位出公差了、哪位做好事了,村里会对每一个人进行量化考核计分。在年终的时候,根据分数评选出“五星村民”“好儿媳”等。
石炳启从一个京城人变回了“村里人”,从一名大校变成了“兵支书”。如今的他,每天4点半起床,踏着晨曦在村里巡看一遍。
回到**村任职后,镇里每个月给他发4000多元的工资,但他一分都没留,全部用到村子的建设上,还贴进个人总计30万元的退休工资。
如今,石炳启正在谋划着更大的梦想:以“三区同建”为契机,把周围几个村都迁过来,建立农业园区和工业园区,将**村及周边村庄打造成为环境美如画、产业特色化的大美村庄。
石炳启说:“我是**,是军人,也是**村的娃,做这一切都理所应当。”
人物简介
石炳启,1958年出生,曾任**总参谋部副师职军官。
·退休后回到家乡、河北省河间市兴村镇**村任**支部**、村委会主任。
·他带领村民们把一个后进村发展成了文明村,先后被授予“最美退役军人”“全国优秀**务工作者”称号。
来源:《**退役军人》杂志 “兵支书”增刊 (文/郝占奎 马志辉)
拓展知识:
原创文章,作者:编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ingpinfang.com/68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