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拓展:
追忆逝者 启迪生者
吴定宇
(1944年3月-2017年7月)
四川岳池县人,著名**现代文学研究家、《中山大学学报》原主编、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1963年9月至1967年7月,就读于四川外语学院**语言文学系(本科);1979年9月至1982年7月,攻读中山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专业硕士学位;1982年7月获硕士学位留校任教,先后获聘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过中文系副系主任、教务处副处长、《中山大学学报》主编、编辑学与出版研究中心主任等职务;同时还被推选为**现当代文学研究学会理事、**郭沫若研究学会理事、广东省高校学报研究学会会长。
7月22日,因心肌梗塞,**现代文学研究著名专家、著名陈寅恪研究专家、《中山大学学报》原主编、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吴定宇先生不幸在广州家中猝然离世,享年74岁。26日下午,吴定宇教授遗体告别仪式在广州市殡仪馆举行。老先生的学生共同拟定了一副挽联:“仁者德永驻历川东至岭南康园守望平生终无憾,学人魂长存研文学通文化杏坛弦歌半世亦悠然”。
学术贡献
倡导从文化角度研究文学
吴定宇一辈子没有离开过校园。1967年,他从四川外语学院**语言文学系毕业后,在中学执教;1979年,他在中大中文系攻读硕士学位,师从吴宏聪。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
吴定宇致力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学研究40年。他是国内较早倡导从文化角度研究文学的学者之一,在郭沫若研究和巴金等研究领域,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代表专著有《守望:陈寅恪往事》、《巴金与无**主义》、《西方忏悔意识与**现当代文学》《抉择与扬弃———郭沫若与**文化》、《20世纪**文学的特质与文化价值》等。
吴定宇去世后,中山大学发讣告称,“吴定宇教授治学严谨,为人正直,为中文系和中山大学建设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的逝世,不仅是中山大学和中文系的重大损失,也是**现代文学研究界的重大损失。”
北京大学中文系陈平原教授在唁电里回忆,“犹记1979年秋天,作为二年级本科生,我接待新入学的第一届研究生,曾帮定宇兄扛过行李。日后因师出同门,虽南北相隔,来往依然密切。近四十年来,师兄弟不时交流读书心得及著作,何其幸哉!”
**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杨义研认为,吴定宇“研究陈寅恪而发现学人之魂,研究巴金而发现文化之脉,研究儒家文化而贯通**之过去、现在与未来”。
“比如从巴金,到陈寅恪,到郭沫若,他研究的几个都是‘硬骨头’。有的很复杂有的有争议性,他都来研究,这种学术研究勇气和胆识,很值得尊敬。”中大中文系主任彭玉平说,吴定宇研究现代文学但很有古典情怀,重视儒家文化对**现代文化特质的影响。
“作为学者,吴定宇教授专心致志做学问,全身心投入,把学术当做生命”。中大中文系教授陈希说,“在当前学界,吴教授的为人为学非常令人敬重。”
中大中文系教授李炜说,吴定宇曾担任《中山大学学报》主编,其间学报综合评价、转载率、引用率均在全国同类期刊中名列前茅,之后一直保持高水平“吴定宇功不可没”。
高龄学电脑
用“二指禅”敲出50万字
陈寅恪研究是吴定宇突出的学术科研成果之一。1996年,他出版了专著《学人魂:陈寅恪传》。其学生陈伟华在追忆文章中写,“由文学而入史学,是国内较早关于史学**陈寅恪的传记著作”。2001年,**电视台“百家讲坛”特邀吴定宇主讲“一代宗师陈寅恪”。
在该书基础上,吴定宇又补充增加了近一倍的文献材料,于2 0 1 4年推出《守望:陈寅恪往事》。“几乎推倒重新写,补充了很多历史细节,叙述生动,简练传神,语言俗雅共赏。”陈希说,在学界,很少有学者能够古今贯穿,文史兼通。2014年该书获评**社会科学出版社年度好书。
《守望:陈寅恪往事》出版这一年,吴定宇70岁。外界也许不知道,这本50多万字的著作,是初学电脑的他,用“二指禅”一个字一个字敲出来的。
他身体一直不好,用老伴戴月的话,是个“老病号”,算高危病人。自儿子吴蔚有记忆起,家里就有两类架子,一种是书架,一种是药架。“密密麻麻摆满了药,像药房一样。”2005年前后,吴定宇先后做了肾移植手术、几次心脏搭桥手术,后又因肺部感染等疾病,一度住院长达两年。
出院后,他开始写大部头。那段时间,吴蔚经常见到父亲深夜躬着背,一边查资料,一边在键盘上敲击。“他用左右各一个指头打字,硬生生敲出了这本专著。”新书寄到的那天,他笑得特别开心。
教书育人
爱生如子,不忘当年恩师情
在追悼会上,2007级博士生龙其林作为学生代表追思,数度哽咽。“想到以后再不会有人严厉地批评我读书太少下笔太快,再不会有人通过朋友、微信、网页时时关注我的动态,再不会有人告诫我小心做人专心做事早日写出成名作……”
吴定宇带学生很严格。龙其林说,从第一次见吴老师直到博士毕业,他都是极为严厉的长者。吴定宇会常在清早或者晚上打宿舍座机“查岗”;每周上课会要求阅读著作,布置小论文,一旦没有完成就会被批评。学生周文军也挨过批。周文军回忆,大家一开始很吃力,慢慢适应了强度,进入学术规范后,觉得非常有必要。
即使在生病住院期间,吴定宇也不耽误教学,从论文开题到写作指导,给学生上课依然“事必躬亲”。作为导师组成员之一,陈希全程参与,他记得好几次,吴定宇在医院边打点滴,边听学生和导师组做开题报告。
“医生觉得不可理解,病都这么严重了。”戴月说,撰写中大校史期间,医院三次下病危通知。吴定宇不听劝,仍坚持工作。2006年,吴定宇主编、合著的《中山大学校史1924-2004》出版,这是中山大学首部通史类校史。
尊师重教的传统,吴定宇言传身教。周文军回忆,每年教师节、中秋节,吴老师都会带上学生去看望他的老师吴宏聪。同样,周文军2001年毕业后,每年也会去看望吴定宇几次,18年从未间断。
吴蔚称,“我记得小时候,每逢春节,他一定让我穿戴整齐,一起去给他的老师拜年,恭恭敬敬地行礼,错一丝都不可以。”
懂生活
宠老伴,爱读书喜听京剧
对家人来说,吴定宇的离开实在太突然。
老伴戴月说尽管对老吴的身体紧张了十几年,但“这次没有征兆就走了,难以接受……”
1974年两人在四川结婚,退休前戴月先后在数学学院和中大**委组织部任职,一文一理相濡以沫。吴定宇总会用他独有的方式表达感情,喜欢开玩笑逗老伴开心。
吴蔚说,父亲会从诗和文学作品中,摘出语句来向母亲表达感情,“更老派”。学生龙其林也被吴师与师母相知相守的感情打动。“好多次,当师母点了吴师喜欢吃的菜,补充说那道菜‘是他的挚爱’时,吴师总会幽默而深情地握着师母的手,自豪地宣布:‘我的挚爱在这里!’”
吴蔚还没来得及整理父亲的东西。比如书,家里书房两面墙全是书。吴蔚记得,小时候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但父亲一次也没拒绝过自己买书的要求。甚至小学时,吴蔚可以“明目张胆”地管父亲要钱买武侠**。“父亲一生爱读书,他信奉读书无禁区,有益之书皆可读。”
吴定宇平时喜欢听京剧,钟爱余派老生,最喜欢《空城计》。他曾跟儿子开玩笑,“想当年,因为长得帅,被当地川剧团选去培养当小生呢。”
《守望:陈寅恪往事》出版后,吴定宇曾对老伴说,电脑里还存了不少资料,还想写一本。而他为近期的一个学术会议准备了一半的材料,如今,也静静地躺在了他的电脑里。
出品:
南都采编指挥中心
统筹:
南都人物**工作室
主持:胡群芳
采写:
南都记者贺蓓
拓展知识:
中山大学教务处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教务处没有把你的注册信息录入,我之前遇到过这种情况,解决方法就是去学院重新报到一次,让学生助理把报到信息录入系统。不过估计你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吧。祝好运!
中山大学教务处
你新学期还没有去注册就上不了,具体方法是你赶在今天(19号)下午5点前赶快去指定的地方注册,带**的学生证和校园卡,然后去那里盖一个章就可以了,然后就是注册成功,你就可以上去了,如果你是注册了后上不去,就是学校的教务系统搞错了,你看看去投诉一下哈
前沿拓展:
追忆逝者 启迪生者
吴定宇
(1944年3月-2017年7月)
四川岳池县人,著名**现代文学研究家、《中山大学学报》原主编、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1963年9月至1967年7月,就读于四川外语学院**语言文学系(本科);1979年9月至1982年7月,攻读中山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专业硕士学位;1982年7月获硕士学位留校任教,先后获聘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过中文系副系主任、教务处副处长、《中山大学学报》主编、编辑学与出版研究中心主任等职务;同时还被推选为**现当代文学研究学会理事、**郭沫若研究学会理事、广东省高校学报研究学会会长。
7月22日,因心肌梗塞,**现代文学研究著名专家、著名陈寅恪研究专家、《中山大学学报》原主编、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吴定宇先生不幸在广州家中猝然离世,享年74岁。26日下午,吴定宇教授遗体告别仪式在广州市殡仪馆举行。老先生的学生共同拟定了一副挽联:“仁者德永驻历川东至岭南康园守望平生终无憾,学人魂长存研文学通文化杏坛弦歌半世亦悠然”。
学术贡献
倡导从文化角度研究文学
吴定宇一辈子没有离开过校园。1967年,他从四川外语学院**语言文学系毕业后,在中学执教;1979年,他在中大中文系攻读硕士学位,师从吴宏聪。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
吴定宇致力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学研究40年。他是国内较早倡导从文化角度研究文学的学者之一,在郭沫若研究和巴金等研究领域,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代表专著有《守望:陈寅恪往事》、《巴金与无**主义》、《西方忏悔意识与**现当代文学》《抉择与扬弃———郭沫若与**文化》、《20世纪**文学的特质与文化价值》等。
吴定宇去世后,中山大学发讣告称,“吴定宇教授治学严谨,为人正直,为中文系和中山大学建设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的逝世,不仅是中山大学和中文系的重大损失,也是**现代文学研究界的重大损失。”
北京大学中文系陈平原教授在唁电里回忆,“犹记1979年秋天,作为二年级本科生,我接待新入学的第一届研究生,曾帮定宇兄扛过行李。日后因师出同门,虽南北相隔,来往依然密切。近四十年来,师兄弟不时交流读书心得及著作,何其幸哉!”
**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杨义研认为,吴定宇“研究陈寅恪而发现学人之魂,研究巴金而发现文化之脉,研究儒家文化而贯通**之过去、现在与未来”。
“比如从巴金,到陈寅恪,到郭沫若,他研究的几个都是‘硬骨头’。有的很复杂有的有争议性,他都来研究,这种学术研究勇气和胆识,很值得尊敬。”中大中文系主任彭玉平说,吴定宇研究现代文学但很有古典情怀,重视儒家文化对**现代文化特质的影响。
“作为学者,吴定宇教授专心致志做学问,全身心投入,把学术当做生命”。中大中文系教授陈希说,“在当前学界,吴教授的为人为学非常令人敬重。”
中大中文系教授李炜说,吴定宇曾担任《中山大学学报》主编,其间学报综合评价、转载率、引用率均在全国同类期刊中名列前茅,之后一直保持高水平“吴定宇功不可没”。
高龄学电脑
用“二指禅”敲出50万字
陈寅恪研究是吴定宇突出的学术科研成果之一。1996年,他出版了专著《学人魂:陈寅恪传》。其学生陈伟华在追忆文章中写,“由文学而入史学,是国内较早关于史学**陈寅恪的传记著作”。2001年,**电视台“百家讲坛”特邀吴定宇主讲“一代宗师陈寅恪”。
在该书基础上,吴定宇又补充增加了近一倍的文献材料,于2 0 1 4年推出《守望:陈寅恪往事》。“几乎推倒重新写,补充了很多历史细节,叙述生动,简练传神,语言俗雅共赏。”陈希说,在学界,很少有学者能够古今贯穿,文史兼通。2014年该书获评**社会科学出版社年度好书。
《守望:陈寅恪往事》出版这一年,吴定宇70岁。外界也许不知道,这本50多万字的著作,是初学电脑的他,用“二指禅”一个字一个字敲出来的。
他身体一直不好,用老伴戴月的话,是个“老病号”,算高危病人。自儿子吴蔚有记忆起,家里就有两类架子,一种是书架,一种是药架。“密密麻麻摆满了药,像药房一样。”2005年前后,吴定宇先后做了肾移植手术、几次心脏搭桥手术,后又因肺部感染等疾病,一度住院长达两年。
出院后,他开始写大部头。那段时间,吴蔚经常见到父亲深夜躬着背,一边查资料,一边在键盘上敲击。“他用左右各一个指头打字,硬生生敲出了这本专著。”新书寄到的那天,他笑得特别开心。
教书育人
爱生如子,不忘当年恩师情
在追悼会上,2007级博士生龙其林作为学生代表追思,数度哽咽。“想到以后再不会有人严厉地批评我读书太少下笔太快,再不会有人通过朋友、微信、网页时时关注我的动态,再不会有人告诫我小心做人专心做事早日写出成名作……”
吴定宇带学生很严格。龙其林说,从第一次见吴老师直到博士毕业,他都是极为严厉的长者。吴定宇会常在清早或者晚上打宿舍座机“查岗”;每周上课会要求阅读著作,布置小论文,一旦没有完成就会被批评。学生周文军也挨过批。周文军回忆,大家一开始很吃力,慢慢适应了强度,进入学术规范后,觉得非常有必要。
即使在生病住院期间,吴定宇也不耽误教学,从论文开题到写作指导,给学生上课依然“事必躬亲”。作为导师组成员之一,陈希全程参与,他记得好几次,吴定宇在医院边打点滴,边听学生和导师组做开题报告。
“医生觉得不可理解,病都这么严重了。”戴月说,撰写中大校史期间,医院三次下病危通知。吴定宇不听劝,仍坚持工作。2006年,吴定宇主编、合著的《中山大学校史1924-2004》出版,这是中山大学首部通史类校史。
尊师重教的传统,吴定宇言传身教。周文军回忆,每年教师节、中秋节,吴老师都会带上学生去看望他的老师吴宏聪。同样,周文军2001年毕业后,每年也会去看望吴定宇几次,18年从未间断。
吴蔚称,“我记得小时候,每逢春节,他一定让我穿戴整齐,一起去给他的老师拜年,恭恭敬敬地行礼,错一丝都不可以。”
懂生活
宠老伴,爱读书喜听京剧
对家人来说,吴定宇的离开实在太突然。
老伴戴月说尽管对老吴的身体紧张了十几年,但“这次没有征兆就走了,难以接受……”
1974年两人在四川结婚,退休前戴月先后在数学学院和中大**委组织部任职,一文一理相濡以沫。吴定宇总会用他独有的方式表达感情,喜欢开玩笑逗老伴开心。
吴蔚说,父亲会从诗和文学作品中,摘出语句来向母亲表达感情,“更老派”。学生龙其林也被吴师与师母相知相守的感情打动。“好多次,当师母点了吴师喜欢吃的菜,补充说那道菜‘是他的挚爱’时,吴师总会幽默而深情地握着师母的手,自豪地宣布:‘我的挚爱在这里!’”
吴蔚还没来得及整理父亲的东西。比如书,家里书房两面墙全是书。吴蔚记得,小时候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但父亲一次也没拒绝过自己买书的要求。甚至小学时,吴蔚可以“明目张胆”地管父亲要钱买武侠**。“父亲一生爱读书,他信奉读书无禁区,有益之书皆可读。”
吴定宇平时喜欢听京剧,钟爱余派老生,最喜欢《空城计》。他曾跟儿子开玩笑,“想当年,因为长得帅,被当地川剧团选去培养当小生呢。”
《守望:陈寅恪往事》出版后,吴定宇曾对老伴说,电脑里还存了不少资料,还想写一本。而他为近期的一个学术会议准备了一半的材料,如今,也静静地躺在了他的电脑里。
出品:
南都采编指挥中心
统筹:
南都人物**工作室
主持:胡群芳
采写:
南都记者贺蓓
拓展知识:
中山大学教务处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教务处没有把你的注册信息录入,我之前遇到过这种情况,解决方法就是去学院重新报到一次,让学生助理把报到信息录入系统。不过估计你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吧。祝好运!
中山大学教务处
你新学期还没有去注册就上不了,具体方法是你赶在今天(19号)下午5点前赶快去指定的地方注册,带**的学生证和校园卡,然后去那里盖一个章就可以了,然后就是注册成功,你就可以上去了,如果你是注册了后上不去,就是学校的教务系统搞错了,你看看去投诉一下哈
原创文章,作者:编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ingpinfang.com/73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