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拓展:
张雪峰评江苏大学
张雪峰对南邮点评。南京邮电大学是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与江苏省****共建的高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人才培养质量高、毕业生社会声誉好
南京邮电大学简介
南京邮电大学简介位于南京市简称南邮是**、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邮政局与江苏省共建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际电信联盟亚太电信组织在华培训基地之一;是以电子信息为特色,工学门类为主体,理,工,经,管,文,教,艺,法等多学科相互交融,本硕博等多层次教育协调发展的重点大学。
截至2022年3月,学校拥有仙林,三牌楼、锁金村,江宁四个校区,有教职工2800余人。设有25个院,部,中心,开设59个本科专业,有博士后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3个,各类在籍生3万余人。
东南大学:咱俩合并之后叫什么名?
南京大学:各出一个字,就是“南京大学”吧。
这是网上流传的一个张雪峰老师的视频段子。
虽然这算是一段趣闻,但之所以有这样的趣闻,其实背后还是有渊源的,这两所高校都是由原来的国立**大学演变而来。
近些年,关于国立**大学的“网络热议”还真不少,有的人说这所学校在1948年的时候曾经位列亚洲第一,还有人说当时世界排名第49,经过仔细查证,均无权威出处。
1928年国立**大学
更有好事者就“网络热议”所指出的“普林斯顿大学的世界大学排名”,直接询问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官方Twitter。
得到的回答是:对不起,没发布过。
看来,这只不过是个别人为了吸引眼球制造的噱头。今天,我们就一起看看这所大学的前世今生。
一、我国什么时候开始有高等教育?
研究问题,既要解剖麻雀,又应了解全局,在全局中看一点才能更清晰。
在梳理国立**大学的前世今生之前,我们先来简单回顾一下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
我国高等教育的历史比较久远,最早的高等教育可以追溯到西周的官学。到了东周时期,诸侯割据、天下大乱,私学逐渐兴起,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最有名的当属孔子、孟子等人。
到了汉武帝时期,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立了太学。太学就相当于现在的大学,革命先驱蔡和森十六岁才上小学,因年纪大被同学笑称为“太学生”。太学在封建社会长期存在,主要是为封建帝王培养高级管理人才。
到了唐宋之际,书院开始兴起,北宋四大书院至今仍是旅游胜地。书院培养人才的目的不是做官,而是做人、做事、做学问。
到了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我们的高等教育逐步与世界并轨,洋务运动催生了京师同文馆,戊戌变法仅存的硕果就是京师大学堂,大学堂后来则发展演变成了北大和北师大。
京师同文馆
最初的近代高等教育注重教授实用科学、培养实用人才,发展到民国时期,开始出现综合性大学,比如北大、清华等。
北大在蔡元培任校长期间得到长足发展,当时的北大实行教授治校,**、**、胡适等诸多名家都在此任教,师生的思想非常活跃。
到了1949年,我国的高校达到了200多所,但办学形式和教学质量并不一致,既有公立高校,还有私立高校,也有外国的教会高校。
新**成立后,我们对高校进行了继承、改造和发展,根据形势任务的需要,新建了一批新型高校。
1999年高校扩招,距离现在的时间比较短,我们很多人是有切身感受的。三年后,高校在校生已经是1998年的两倍多。
截至去年,我国共有高校2738所,在校生总数4000多万,高等教育真正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二、国立**大学是如何发展壮大的?
在高校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国立**大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为这所学校历史悠久、人文璀璨,透过这所高校可以更具体地触摸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脉搏。
1902年,两江总督张之洞,按照光绪皇帝的要求兴办学校。两年后,学校建成,因他管辖江苏、安徽(又称江南省)、江西三省,所以定名三江师范学堂,后来又改称两江。
张之洞
三江师范在建校之初,规模并不大,只有10多位老师、70多名学生,校长则长时间由李瑞清担任。
李瑞清不仅是校长,还是省提学使,相当于省教育厅长。他非常热爱教育事业,不仅从事校长的管理工作,还亲自教授图画课,经常与师生交流。
1912年,随着清朝的灭亡,两江优级师范学堂也停办了。直到1915年,江谦修缮昔日校舍,筹办了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简称南高。南高秉承了李瑞清的八字校训。
在此基础上,招贤举士、增学科、设立新系部,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赢得了与北大并称的美誉。
校训
1919年,留美博士郭秉文接任南高校长,他向北洋****提出了建立国立南京大学的建议。建议虽被采纳,但校名则定为国立东南大学。这或许可以看作是南京大学与东南大学之间,最早的校名之争吧。
其实叫什么名倒也无所谓,我们更应关注的是师范类大学。张之洞建校之初是全国近代高等教育发起之时,最需要的就是教师,因此当时的很多学校都是师范院校。到了五四运动时期,已经亟需建设一批高标准的综合性大学,所以郭秉文的提议是符合时宜的。
1921年,东南大学成立了,但同时南高也还在。两所学校共用一个校园、一个校长,并存了三年之后,南高并入东南大学。
当时,郭校长身兼世界教育会副会长、亚洲分会会长的职务,是个名人。因此,南高、东南大学迎来了很多知名学者的到访,美国教育泰斗杜威、英国大哲学家罗素、国内著名学者梁启超、印度大文豪泰戈尔等先后到校演讲,郭秉文还聘请了大量留美学生到校任教。
1921年东南大学全体学生合影
郭秉文主张学术自由、学生自治,认为教育不应卷入政治、政治不应干预教育。**邀请他参加革命,他也没有同意。
1927年,在大革命浪潮席卷下,北伐军攻占南京。当时对北伐军占领城市的高等教育进行了整合,都冠以“中山大学”之名,以纪念**先生。
东南大学等9所高校合并后,成为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后又改为江苏大学、国立**大学。分分合合本是常事,通过这次合并,使国立**大学的软硬件建设和综合实力有了较大的提升。
在国民**统治时期,该校走过了21年的风雨,罗家伦是任期最长的一位校长。而在此之前,他是清华大学的首任校长。
左三开始:罗家伦、梅贻琦、冯友兰、朱自清
罗家伦特别重视教师选聘工作,聘任了施士元、胡焕庸、徐悲鸿、张大千等人到校任教。罗家伦还积极建设新校区,原校址所在的四牌楼是南京主城区,车水马龙,新校址位于近郊石子岗,山川环绕。
但突如其来的卢沟桥事变,改变了原来的建校和搬迁计划。面对日军的轰炸,罗家伦坚持与学校共存亡。罗家伦说,敌人无法炸毁我们的意志!无法炸毁我们的建设经验!
但时局已定,**只能决定国立**大学西迁重庆,师生们在搬迁的时候把能带走的东西都带走了。日军占领学校后,利用校舍建成了陆军医院。而1937年11月,国立**大学便在重庆沙坪坝正式开学了。
虽然时局艰难,但师生一直坚持学习。**在重庆谈判之余,还曾到国立**大学探望老同学熊子容教授。在校师生听说后,争先恐后地来一睹真容。
**大学重庆沙坪坝旧址
1946年,国立**大学迁回到了阔别9年的南京。在国统区统治土崩瓦解之时,师生的境遇非常困难,但是大家奋起反抗,对国民****统治给予了沉重打击。在南京失守已成定局的情况下,在校师生坚决**国民**的南迁计划,保住了珍贵的教育资源,终于迎来了南京解放。
三、南京大学取得了哪些新发展?
南京解放后,**派人接管了国立**大学。
随后,对国立**大学进行了调整改造,主要是取消训导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确立新的办学宗旨。
学校调整了招生计划,优待革命军人和工农子弟入学,努力为国家培养急需的建设人才。
1949年计划招生2000人,由于江南、西南的解放战争和剿匪战争还没有结束,实际入学不足1000人。
**
1949年8月,学校更名为国立南京大学。
这个做法符合国际惯例,比如柏林大学在柏林,莫斯科大学在莫斯科,牛津大学在牛津镇,剑桥大学在剑桥镇。地名虽然也有变化,但相对于其他因素来讲,还是比较固定的。
建国后,召开了国立南京大学成立庆祝大会,华东军区司令员**等人向学校赠送了一面锦旗。第二年,按照统一要求将国立、省立、市立字样全部去掉,国立南京大学直接称为南京大学。
与此同时,国家对全国的高等教育进行了综合分析和通盘考虑。当时,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区域分布不均衡、师资力量分散、学科设置庞杂、毕业生不能适应国家工业建设需要。
为此,我们学习借鉴苏联的高等教育模式,确定了高等教育为国家服务、对工农开放的思路,转变以往抽象、广博的高等教育模式,大力发展具体、专业的高等教育。
新**刚成立的时候,全国五亿多人口中百分之八十是文盲,知识分子只占总人口的0.37%。扫除文盲,培养经济建设所需要的实用人才,是当时的迫切任务。为此,发展师范院校、增加工业院校,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主攻方向。
扫盲
经过1949年到1957年的改革调整,我国师范院校激增,从12所变为55所,工业院校快速发展,从18所变为28所。这些院校是从哪里来的呢?
主要是从综合大学中分出来的,因为当时新**百废待兴,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在短时间内新建大量高校。只能从综合大学的相关院系中调整,也正是在这段时间,综合大学的数量从45所减到了17所。
而且,在院系调整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了每个大行政区至少要有1所综合大学,最多不能超过4所综合大学。华东区按照上限保留了4所综合大学,分别是上海的复旦大学、济南的山东大学、厦门大学和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
在1952年的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南京大学的7个学院被重新组合。以南京大学和金陵大学的文、理学院为主,加上复旦、同济、浙大等7所高校的外文、天文、地理等组系,合并组建了新的南京大学。
与此同时,原南京大学的其他学院通过**、合并等方式,组建和参与组建了其他几所高校。经过发展演变,到现在分别是东南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师范、南京农大、南京林大。
由此可见,当初的国立**大学之所以优秀,是合并了其他学校的结果。后来的南京大学虽然分出一些学院,但同时也吸纳了其他优质高校的相关组系。高校是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的,在全国大调整时,不应太计较一所学校的得失。
改革开放以来,南京大学得到了长足发展,先后成为“211工程”重点支持大学、“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大学,入选了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名单。现在的南京大学已经拥有31个院系,在校生38000余人。而在国民**统治的21年时间里,国立**大学总共才培养出9000多名毕业生。
南京大学毕业典礼
纵观南京大学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高等教育是如何从贵族化向平民化转变的。教育改变了无数学子的命运,知识和科技为新**的振兴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现如今,学习的门槛越来越低,但成为**的难度越来越大,这不是大学的质量下降,而是因为原始资料已经不具排他性,知识获取的成本越来越低了。在开放包容的学术环境中,都应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和**。
拓展知识:
张雪峰评江苏大学
填报志愿时选大学是一件让人很头痛的事,因此大家也都会关注很多这方面的老师,根据他们的推荐去了解相关院校。本文我为大家带来的是张雪峰推荐8所大学的相关内容,并以贵州为例附上这8所大学2021年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供大家参考。
张雪峰推荐的8所大学
1、大连海事大学(211、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海大”位于辽宁大连,交通运输部唯一直属高校,有“航海家的摇篮”之称。该校毕业生大都去向远洋海运、船舶集团等单位就业。
2021年在贵州省录取分数线:文科一批616,位次1876、理科一批537,位次13408。
2、上海大学(211、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上大”是上海市属全国重点大学,由**、上海市****、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该校20届就业质量报告显示,本科毕业生大都流向了**电信、**移动等单位。
2021年在贵州省录取分数线及位次:文科一批631,位次992、理科一批557,位次8665。
3、天津工业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隶属于天津市,是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天津市****共建高校。该校20届就业质量报告显示,本科毕业生主要流向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
2021年在贵州省录取分数线及位次:文科一批582,位次5300、理科一批488,位次31643。
4、河海大学(211、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河海”位于江苏南京,是**、**、国家**与江苏省****共建高校。该校水利水电工程相关专业认可度很高,就业主要面向水利发电站和水利委员会。
2021年在贵州省录取分数线及位次:文科一批619,位次1685、理科一批551,位次9954。
5、西南石油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西油”位于四川成都,是四川省****、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成都市****共建高校。毕业生就业前5的单位是,中石油、中石化、**铁路、中海油、**建筑。
2021年在贵州省录取分数线及位次:文科一批580,位次5602、理科一批510,位次22279。
6、西南交通大学(211、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西南交大位于四川成都,隶属于**,是原铁道部高校。据该校近两年的就业质量报显示,每年有50%左右的毕业生进入国企,主要**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2021年在贵州省录取分数线及位次:文科一批620,位次1623、理科一批553,位次9515。
7、郑州大学(211、双一流B类)
“郑大”位于河南郑州,隶属于河南省,张雪峰评价其为“区域翘楚、中原枢纽”,该校工科相关专业实力比较突出。毕业生主要就业与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021年在贵州省录取分数线及位次:文科一批621,位次1565、理科一批541,位次12363。
8、北京科技大学(211、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北科大”位于北京,隶属于**,是原化工部高校,原名为北京钢铁学院。该校20届毕业生中进入国企就业的有40.79%,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就业的有21.28%。
2021年在贵州省录取分数线及位次:理科一批546,位次11115。
前沿拓展:
张雪峰评江苏大学
张雪峰对南邮点评。南京邮电大学是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与江苏省****共建的高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人才培养质量高、毕业生社会声誉好
南京邮电大学简介
南京邮电大学简介位于南京市简称南邮是**、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邮政局与江苏省共建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际电信联盟亚太电信组织在华培训基地之一;是以电子信息为特色,工学门类为主体,理,工,经,管,文,教,艺,法等多学科相互交融,本硕博等多层次教育协调发展的重点大学。
截至2022年3月,学校拥有仙林,三牌楼、锁金村,江宁四个校区,有教职工2800余人。设有25个院,部,中心,开设59个本科专业,有博士后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3个,各类在籍生3万余人。
东南大学:咱俩合并之后叫什么名?
南京大学:各出一个字,就是“南京大学”吧。
这是网上流传的一个张雪峰老师的视频段子。
虽然这算是一段趣闻,但之所以有这样的趣闻,其实背后还是有渊源的,这两所高校都是由原来的国立**大学演变而来。
近些年,关于国立**大学的“网络热议”还真不少,有的人说这所学校在1948年的时候曾经位列亚洲第一,还有人说当时世界排名第49,经过仔细查证,均无权威出处。
1928年国立**大学
更有好事者就“网络热议”所指出的“普林斯顿大学的世界大学排名”,直接询问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官方Twitter。
得到的回答是:对不起,没发布过。
看来,这只不过是个别人为了吸引眼球制造的噱头。今天,我们就一起看看这所大学的前世今生。
一、我国什么时候开始有高等教育?
研究问题,既要解剖麻雀,又应了解全局,在全局中看一点才能更清晰。
在梳理国立**大学的前世今生之前,我们先来简单回顾一下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
我国高等教育的历史比较久远,最早的高等教育可以追溯到西周的官学。到了东周时期,诸侯割据、天下大乱,私学逐渐兴起,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最有名的当属孔子、孟子等人。
到了汉武帝时期,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立了太学。太学就相当于现在的大学,革命先驱蔡和森十六岁才上小学,因年纪大被同学笑称为“太学生”。太学在封建社会长期存在,主要是为封建帝王培养高级管理人才。
到了唐宋之际,书院开始兴起,北宋四大书院至今仍是旅游胜地。书院培养人才的目的不是做官,而是做人、做事、做学问。
到了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我们的高等教育逐步与世界并轨,洋务运动催生了京师同文馆,戊戌变法仅存的硕果就是京师大学堂,大学堂后来则发展演变成了北大和北师大。
京师同文馆
最初的近代高等教育注重教授实用科学、培养实用人才,发展到民国时期,开始出现综合性大学,比如北大、清华等。
北大在蔡元培任校长期间得到长足发展,当时的北大实行教授治校,**、**、胡适等诸多名家都在此任教,师生的思想非常活跃。
到了1949年,我国的高校达到了200多所,但办学形式和教学质量并不一致,既有公立高校,还有私立高校,也有外国的教会高校。
新**成立后,我们对高校进行了继承、改造和发展,根据形势任务的需要,新建了一批新型高校。
1999年高校扩招,距离现在的时间比较短,我们很多人是有切身感受的。三年后,高校在校生已经是1998年的两倍多。
截至去年,我国共有高校2738所,在校生总数4000多万,高等教育真正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二、国立**大学是如何发展壮大的?
在高校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国立**大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为这所学校历史悠久、人文璀璨,透过这所高校可以更具体地触摸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脉搏。
1902年,两江总督张之洞,按照光绪皇帝的要求兴办学校。两年后,学校建成,因他管辖江苏、安徽(又称江南省)、江西三省,所以定名三江师范学堂,后来又改称两江。
张之洞
三江师范在建校之初,规模并不大,只有10多位老师、70多名学生,校长则长时间由李瑞清担任。
李瑞清不仅是校长,还是省提学使,相当于省教育厅长。他非常热爱教育事业,不仅从事校长的管理工作,还亲自教授图画课,经常与师生交流。
1912年,随着清朝的灭亡,两江优级师范学堂也停办了。直到1915年,江谦修缮昔日校舍,筹办了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简称南高。南高秉承了李瑞清的八字校训。
在此基础上,招贤举士、增学科、设立新系部,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赢得了与北大并称的美誉。
校训
1919年,留美博士郭秉文接任南高校长,他向北洋****提出了建立国立南京大学的建议。建议虽被采纳,但校名则定为国立东南大学。这或许可以看作是南京大学与东南大学之间,最早的校名之争吧。
其实叫什么名倒也无所谓,我们更应关注的是师范类大学。张之洞建校之初是全国近代高等教育发起之时,最需要的就是教师,因此当时的很多学校都是师范院校。到了五四运动时期,已经亟需建设一批高标准的综合性大学,所以郭秉文的提议是符合时宜的。
1921年,东南大学成立了,但同时南高也还在。两所学校共用一个校园、一个校长,并存了三年之后,南高并入东南大学。
当时,郭校长身兼世界教育会副会长、亚洲分会会长的职务,是个名人。因此,南高、东南大学迎来了很多知名学者的到访,美国教育泰斗杜威、英国大哲学家罗素、国内著名学者梁启超、印度大文豪泰戈尔等先后到校演讲,郭秉文还聘请了大量留美学生到校任教。
1921年东南大学全体学生合影
郭秉文主张学术自由、学生自治,认为教育不应卷入政治、政治不应干预教育。**邀请他参加革命,他也没有同意。
1927年,在大革命浪潮席卷下,北伐军攻占南京。当时对北伐军占领城市的高等教育进行了整合,都冠以“中山大学”之名,以纪念**先生。
东南大学等9所高校合并后,成为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后又改为江苏大学、国立**大学。分分合合本是常事,通过这次合并,使国立**大学的软硬件建设和综合实力有了较大的提升。
在国民**统治时期,该校走过了21年的风雨,罗家伦是任期最长的一位校长。而在此之前,他是清华大学的首任校长。
左三开始:罗家伦、梅贻琦、冯友兰、朱自清
罗家伦特别重视教师选聘工作,聘任了施士元、胡焕庸、徐悲鸿、张大千等人到校任教。罗家伦还积极建设新校区,原校址所在的四牌楼是南京主城区,车水马龙,新校址位于近郊石子岗,山川环绕。
但突如其来的卢沟桥事变,改变了原来的建校和搬迁计划。面对日军的轰炸,罗家伦坚持与学校共存亡。罗家伦说,敌人无法炸毁我们的意志!无法炸毁我们的建设经验!
但时局已定,**只能决定国立**大学西迁重庆,师生们在搬迁的时候把能带走的东西都带走了。日军占领学校后,利用校舍建成了陆军医院。而1937年11月,国立**大学便在重庆沙坪坝正式开学了。
虽然时局艰难,但师生一直坚持学习。**在重庆谈判之余,还曾到国立**大学探望老同学熊子容教授。在校师生听说后,争先恐后地来一睹真容。
**大学重庆沙坪坝旧址
1946年,国立**大学迁回到了阔别9年的南京。在国统区统治土崩瓦解之时,师生的境遇非常困难,但是大家奋起反抗,对国民****统治给予了沉重打击。在南京失守已成定局的情况下,在校师生坚决**国民**的南迁计划,保住了珍贵的教育资源,终于迎来了南京解放。
三、南京大学取得了哪些新发展?
南京解放后,**派人接管了国立**大学。
随后,对国立**大学进行了调整改造,主要是取消训导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确立新的办学宗旨。
学校调整了招生计划,优待革命军人和工农子弟入学,努力为国家培养急需的建设人才。
1949年计划招生2000人,由于江南、西南的解放战争和剿匪战争还没有结束,实际入学不足1000人。
**
1949年8月,学校更名为国立南京大学。
这个做法符合国际惯例,比如柏林大学在柏林,莫斯科大学在莫斯科,牛津大学在牛津镇,剑桥大学在剑桥镇。地名虽然也有变化,但相对于其他因素来讲,还是比较固定的。
建国后,召开了国立南京大学成立庆祝大会,华东军区司令员**等人向学校赠送了一面锦旗。第二年,按照统一要求将国立、省立、市立字样全部去掉,国立南京大学直接称为南京大学。
与此同时,国家对全国的高等教育进行了综合分析和通盘考虑。当时,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区域分布不均衡、师资力量分散、学科设置庞杂、毕业生不能适应国家工业建设需要。
为此,我们学习借鉴苏联的高等教育模式,确定了高等教育为国家服务、对工农开放的思路,转变以往抽象、广博的高等教育模式,大力发展具体、专业的高等教育。
新**刚成立的时候,全国五亿多人口中百分之八十是文盲,知识分子只占总人口的0.37%。扫除文盲,培养经济建设所需要的实用人才,是当时的迫切任务。为此,发展师范院校、增加工业院校,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主攻方向。
扫盲
经过1949年到1957年的改革调整,我国师范院校激增,从12所变为55所,工业院校快速发展,从18所变为28所。这些院校是从哪里来的呢?
主要是从综合大学中分出来的,因为当时新**百废待兴,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在短时间内新建大量高校。只能从综合大学的相关院系中调整,也正是在这段时间,综合大学的数量从45所减到了17所。
而且,在院系调整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了每个大行政区至少要有1所综合大学,最多不能超过4所综合大学。华东区按照上限保留了4所综合大学,分别是上海的复旦大学、济南的山东大学、厦门大学和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
在1952年的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南京大学的7个学院被重新组合。以南京大学和金陵大学的文、理学院为主,加上复旦、同济、浙大等7所高校的外文、天文、地理等组系,合并组建了新的南京大学。
与此同时,原南京大学的其他学院通过**、合并等方式,组建和参与组建了其他几所高校。经过发展演变,到现在分别是东南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师范、南京农大、南京林大。
由此可见,当初的国立**大学之所以优秀,是合并了其他学校的结果。后来的南京大学虽然分出一些学院,但同时也吸纳了其他优质高校的相关组系。高校是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的,在全国大调整时,不应太计较一所学校的得失。
改革开放以来,南京大学得到了长足发展,先后成为“211工程”重点支持大学、“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大学,入选了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名单。现在的南京大学已经拥有31个院系,在校生38000余人。而在国民**统治的21年时间里,国立**大学总共才培养出9000多名毕业生。
南京大学毕业典礼
纵观南京大学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高等教育是如何从贵族化向平民化转变的。教育改变了无数学子的命运,知识和科技为新**的振兴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现如今,学习的门槛越来越低,但成为**的难度越来越大,这不是大学的质量下降,而是因为原始资料已经不具排他性,知识获取的成本越来越低了。在开放包容的学术环境中,都应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和**。
拓展知识:
张雪峰评江苏大学
填报志愿时选大学是一件让人很头痛的事,因此大家也都会关注很多这方面的老师,根据他们的推荐去了解相关院校。本文我为大家带来的是张雪峰推荐8所大学的相关内容,并以贵州为例附上这8所大学2021年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供大家参考。
张雪峰推荐的8所大学
1、大连海事大学(211、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海大”位于辽宁大连,交通运输部唯一直属高校,有“航海家的摇篮”之称。该校毕业生大都去向远洋海运、船舶集团等单位就业。
2021年在贵州省录取分数线:文科一批616,位次1876、理科一批537,位次13408。
2、上海大学(211、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上大”是上海市属全国重点大学,由**、上海市****、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该校20届就业质量报告显示,本科毕业生大都流向了**电信、**移动等单位。
2021年在贵州省录取分数线及位次:文科一批631,位次992、理科一批557,位次8665。
3、天津工业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隶属于天津市,是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天津市****共建高校。该校20届就业质量报告显示,本科毕业生主要流向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
2021年在贵州省录取分数线及位次:文科一批582,位次5300、理科一批488,位次31643。
4、河海大学(211、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河海”位于江苏南京,是**、**、国家**与江苏省****共建高校。该校水利水电工程相关专业认可度很高,就业主要面向水利发电站和水利委员会。
2021年在贵州省录取分数线及位次:文科一批619,位次1685、理科一批551,位次9954。
5、西南石油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西油”位于四川成都,是四川省****、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成都市****共建高校。毕业生就业前5的单位是,中石油、中石化、**铁路、中海油、**建筑。
2021年在贵州省录取分数线及位次:文科一批580,位次5602、理科一批510,位次22279。
6、西南交通大学(211、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西南交大位于四川成都,隶属于**,是原铁道部高校。据该校近两年的就业质量报显示,每年有50%左右的毕业生进入国企,主要**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2021年在贵州省录取分数线及位次:文科一批620,位次1623、理科一批553,位次9515。
7、郑州大学(211、双一流B类)
“郑大”位于河南郑州,隶属于河南省,张雪峰评价其为“区域翘楚、中原枢纽”,该校工科相关专业实力比较突出。毕业生主要就业与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021年在贵州省录取分数线及位次:文科一批621,位次1565、理科一批541,位次12363。
8、北京科技大学(211、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北科大”位于北京,隶属于**,是原化工部高校,原名为北京钢铁学院。该校20届毕业生中进入国企就业的有40.79%,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就业的有21.28%。
2021年在贵州省录取分数线及位次:理科一批546,位次11115。
原创文章,作者:名品学习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ingpinfang.com/74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