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古诗(己酉端午古诗)

前沿拓展:

《端午》古诗

《端 午》(唐)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译文:
节气中端午节的来历是因谁开始的,自古以来传闻是为了纪念屈原。
只能嘲笑楚江尽管空阔浩渺,也不能洗刷尽忠臣的冤情。

【注释】

端午: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日。自:自从。

屈原(前340—前278):**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战国时代楚国政治家。名平,字原。因贵妃郑袖、令尹子兰、大夫靳尚等诋毁排挤,被贬黜流放。楚败于秦,郢都失陷后,自沉汨罗江。相传端午节习俗就是源自对屈原的纪念。

楚江:楚国境的江河,此处指汨罗江。

直臣:正直之臣,此处指屈原。

【简释】
端午即农历五月初五日,为民间“一年三节”之一。相传此日为我国第一位伟大诗人屈原投江自尽日,后人伤其冤**,特以粽投江祭祀并划船捞救,遂相沿而成端午节日食粽和龙舟竞渡的风俗。作者这首绝句更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尽管后人百般歌颂、祭祀,像屈原沉江这样的悲剧毕竟发生了,如此冤屈是不能简单地洗刷干净的。这首诗言近意远,言简意深,很有力量。


农历四月下旬,街市已现香囊的玲珑倩影。可转动的轻巧货架上,一排又一排,挂满了香囊。多为红色,也有少量其他颜色。十二生肖,花朵,水果,各式各样。宛若一朵朵红艳的榴花。

亦有绕腕的五色丝线点缀其中。香囊,五彩丝,看花了人的眼。香囊流苏坠穗在风里摇曳,初夏,立时裹上了中草药的清馨。

待到五月初五这天,早市菜场小捆扎好的一束束艾草,你一束我一束,不多时,只留下散碎零星的艾叶,和空气里弥漫的清冽艾香。

每年的端午节,都如此活色生香,满是尘世的烟火气。

端午节起源于一个悲伤的故事,士大夫屈原的气节风骨为后人铭记,众多诗人留下诗句。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在世间。

——宋·张耒《和端午》

端午节赛龙舟,是为了纪念投汨罗江含冤而**的诗人屈原。忠诚高贵的灵魂去往另一个世界,已是千载悠悠,忠魂何时能归。眼看山河破碎,屈原投身水泽,惟有离**还在世间流传,咏唱香草美人的传说。

南方多水,端午节龙舟竞渡为重头戏。沈从文的《边城》里,翠翠端午去看赛龙舟,邂逅了傩送,一段朦胧的爱情开始萌芽了。

家乡关中平原,属地道的北方。端午节,并无赛龙舟,然也是不减隆重热闹。秦地产小麦,面食种类精细繁多。端午节,乾县有外婆给外孙送曲莲馍的习俗。

曲莲馍,即为屈原馍。称作馍,实为手镯状的烙饼,小孩可以戴在手腕,有莲花状,或是各种小动物形状。曲莲馍莹白细腻,如吉祥莲花,淡黄焦花均匀点缀其上,是美食,更是农家的天然艺术品。

五月初五端午节。五月花,数石榴花最娇艳。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宋·陆游《乙卯重五诗》

端午节的山村多美丽,火红的石榴花开遍了村庄。这天,吃了形如发髻的两只角的粽子,又把艾枝插在帽冠上。依往年习俗,调配药方,储备良药,为的是去病驱毒,保平安康健。夕阳西下,才忙完这些。端午节酒馔已备好,谈笑举杯畅饮。

家乡的端午节,不止是佩戴香囊,五色丝线,做曲莲馍,吃粽子和麻花。绣了蛇、蝎、蜘蛛、壁虎、蟾蜍的五毒肚兜,是小孩必有的端午节礼物。吃曲莲馍,戴五毒红肚兜,祈福孩子一生平安吉祥。

油炸糕,家乡人唤作油糕,亦是端午节的美食。油糕的升级版泡泡油糕,表皮轻薄透明,入口即化。三原县的泡泡油糕最为出名,相传唐太宗李世民赐名“风见消”,言其酥皮薄如蝉翼,风吹即掉。

家乡礼泉县城,有户人家,只在端午节那天,在家门口卖泡泡油糕。小时候,每逢端午,外婆着一件簇新的鸭蛋青偏襟上衣,从村庄到县城去买油糕,当做履行一项极庄重正式的仪式。卖油糕的老太太和外婆年纪相仿,两个人见了,总要说笑拉几句家常。

这样的场景,如今只在回忆里。

《红楼梦》里,提及端午节。贾芸买了名贵中药冰片,麝香,献给凤姐为端午节备用。五月端午时,花草正盛。女孩子们采了些花草兜着,坐在花草堆中斗草玩。

这一个说:“我有观音柳。”那一个说:“我有罗汉松。”那一个又说:“我有君子竹。”这一个又说:“我有美人蕉。”这个又说:“我有星星翠。”那个又说:“我有月月红。”这个又说:“我有《牡丹亭》上的牡丹花。”那个又说:“我有《琵琶记》里的枇杷果。”

亲近自然识百草,端午的斗草习俗颇具雅趣。

粽子是端午必备的吃食。晴雯和宝玉袭人吵架拌嘴,气哭袭人。黛玉见了打趣“大节下怎么好好地哭起来?难道是为争粽子吃争恼了不成?”

快到重五,元春派人送给贾府银两,吩咐初一到初三去清虚观打三天平安醮,唱戏献供,跪香拜佛。元春赏赐家人端午节节礼,宝玉得“上等宫扇两柄,红麝香珠二串,凤尾罗二端,芙蓉簟一领”。

同是过端午,世族大家极尽奢华,穷苦人家却担心债主上门催债。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清·李静山《节令门·端阳》

到了端阳节,水果鲜美正当时。买了红樱桃,紫桑葚过节。从水塘采来菖蒲挂于门楣,又去酒肆打满一壶雄黄酒。门外贴上了黄符纸,债主看到这些辟邪的灵符,会不会就掉头走开,不在端午这天上门讨债呢?

记得小时候,外婆家的院落,有棵石榴树。外婆喜欢花草,养了好些寻常的花,又栽了石榴树。一到五月,满树的榴花,像是用红绸缎绾了一个个小蝴蝶结,系在枝间。绿叶红花,美得耀眼热烈。那时只知道,榴花红遍,就到端午节了。

年复一年,又见榴花红。五月五,过端午。

-作者-

童话。北方女子。

拓展知识:

《端午》古诗

有关端午节的古诗(精选25首)

  端午节纪念的是屈原,因而古人的“端午诗”许多都是以悼念屈原为主题的。下面搜集了十首有关端午节的古诗,欢迎阅览!

  端午节的古诗1

  1、《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竞渡歌》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3、《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4、《五丝》 唐·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5、《端午》 宋·文天祥

  人命草头露,荣华风过尔。唯有烈士心,不随水俱逝。

  至今荆楚人,江上年年祭。不知生者荣,但是**者贵。

  6、《浣溪沙》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7、《已酉端午》 明 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8、《五月五日》 北宋 梅尧臣

  屈氏已沉**,楚人哀不容。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9、《端午感兴》 宋 文天祥

  流棹西来恨未销,鱼龙寂寞暗风潮。

  楚人犹自贪儿戏,江上年年夺锦标。

  10、《五丝》 唐·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端午节的古诗2

  1、《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2、《小重山·端午》

  元代·舒頔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

  离**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3、《乙卯重五诗》

  宋代·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4、《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5、《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端午节的古诗3

  1、 《午日处州禁竞渡》

  明·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舟楫何劳吊屈来。

  2、《午日观竞渡》

  明·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不解愁。

  3、《五日·选一》

  明·陈子龙

  吴天五月水悠悠,极目烟云静不收。

  拾翠有人卢女艳,弄潮几部阿童游。

  珠帘枕簟芙蓉浦,画桨琴筝笮艋舟。

  拟向龙楼窥殿脚,可怜江北海西头。

  4、《节令门·端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5、《五丝》

  唐·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6、《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着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7、《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8、《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9、《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10、《五月五日》

  宋·梅尧臣

  屈氏已沉**,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後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

前沿拓展:

《端午》古诗

《端 午》(唐)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译文:
节气中端午节的来历是因谁开始的,自古以来传闻是为了纪念屈原。
只能嘲笑楚江尽管空阔浩渺,也不能洗刷尽忠臣的冤情。

【注释】

端午: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日。自:自从。

屈原(前340—前278):**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战国时代楚国政治家。名平,字原。因贵妃郑袖、令尹子兰、大夫靳尚等诋毁排挤,被贬黜流放。楚败于秦,郢都失陷后,自沉汨罗江。相传端午节习俗就是源自对屈原的纪念。

楚江:楚国境的江河,此处指汨罗江。

直臣:正直之臣,此处指屈原。

【简释】
端午即农历五月初五日,为民间“一年三节”之一。相传此日为我国第一位伟大诗人屈原投江自尽日,后人伤其冤**,特以粽投江祭祀并划船捞救,遂相沿而成端午节日食粽和龙舟竞渡的风俗。作者这首绝句更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尽管后人百般歌颂、祭祀,像屈原沉江这样的悲剧毕竟发生了,如此冤屈是不能简单地洗刷干净的。这首诗言近意远,言简意深,很有力量。


农历四月下旬,街市已现香囊的玲珑倩影。可转动的轻巧货架上,一排又一排,挂满了香囊。多为红色,也有少量其他颜色。十二生肖,花朵,水果,各式各样。宛若一朵朵红艳的榴花。

亦有绕腕的五色丝线点缀其中。香囊,五彩丝,看花了人的眼。香囊流苏坠穗在风里摇曳,初夏,立时裹上了中草药的清馨。

待到五月初五这天,早市菜场小捆扎好的一束束艾草,你一束我一束,不多时,只留下散碎零星的艾叶,和空气里弥漫的清冽艾香。

每年的端午节,都如此活色生香,满是尘世的烟火气。

端午节起源于一个悲伤的故事,士大夫屈原的气节风骨为后人铭记,众多诗人留下诗句。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在世间。

——宋·张耒《和端午》

端午节赛龙舟,是为了纪念投汨罗江含冤而**的诗人屈原。忠诚高贵的灵魂去往另一个世界,已是千载悠悠,忠魂何时能归。眼看山河破碎,屈原投身水泽,惟有离**还在世间流传,咏唱香草美人的传说。

南方多水,端午节龙舟竞渡为重头戏。沈从文的《边城》里,翠翠端午去看赛龙舟,邂逅了傩送,一段朦胧的爱情开始萌芽了。

家乡关中平原,属地道的北方。端午节,并无赛龙舟,然也是不减隆重热闹。秦地产小麦,面食种类精细繁多。端午节,乾县有外婆给外孙送曲莲馍的习俗。

曲莲馍,即为屈原馍。称作馍,实为手镯状的烙饼,小孩可以戴在手腕,有莲花状,或是各种小动物形状。曲莲馍莹白细腻,如吉祥莲花,淡黄焦花均匀点缀其上,是美食,更是农家的天然艺术品。

五月初五端午节。五月花,数石榴花最娇艳。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宋·陆游《乙卯重五诗》

端午节的山村多美丽,火红的石榴花开遍了村庄。这天,吃了形如发髻的两只角的粽子,又把艾枝插在帽冠上。依往年习俗,调配药方,储备良药,为的是去病驱毒,保平安康健。夕阳西下,才忙完这些。端午节酒馔已备好,谈笑举杯畅饮。

家乡的端午节,不止是佩戴香囊,五色丝线,做曲莲馍,吃粽子和麻花。绣了蛇、蝎、蜘蛛、壁虎、蟾蜍的五毒肚兜,是小孩必有的端午节礼物。吃曲莲馍,戴五毒红肚兜,祈福孩子一生平安吉祥。

油炸糕,家乡人唤作油糕,亦是端午节的美食。油糕的升级版泡泡油糕,表皮轻薄透明,入口即化。三原县的泡泡油糕最为出名,相传唐太宗李世民赐名“风见消”,言其酥皮薄如蝉翼,风吹即掉。

家乡礼泉县城,有户人家,只在端午节那天,在家门口卖泡泡油糕。小时候,每逢端午,外婆着一件簇新的鸭蛋青偏襟上衣,从村庄到县城去买油糕,当做履行一项极庄重正式的仪式。卖油糕的老太太和外婆年纪相仿,两个人见了,总要说笑拉几句家常。

这样的场景,如今只在回忆里。

《红楼梦》里,提及端午节。贾芸买了名贵中药冰片,麝香,献给凤姐为端午节备用。五月端午时,花草正盛。女孩子们采了些花草兜着,坐在花草堆中斗草玩。

这一个说:“我有观音柳。”那一个说:“我有罗汉松。”那一个又说:“我有君子竹。”这一个又说:“我有美人蕉。”这个又说:“我有星星翠。”那个又说:“我有月月红。”这个又说:“我有《牡丹亭》上的牡丹花。”那个又说:“我有《琵琶记》里的枇杷果。”

亲近自然识百草,端午的斗草习俗颇具雅趣。

粽子是端午必备的吃食。晴雯和宝玉袭人吵架拌嘴,气哭袭人。黛玉见了打趣“大节下怎么好好地哭起来?难道是为争粽子吃争恼了不成?”

快到重五,元春派人送给贾府银两,吩咐初一到初三去清虚观打三天平安醮,唱戏献供,跪香拜佛。元春赏赐家人端午节节礼,宝玉得“上等宫扇两柄,红麝香珠二串,凤尾罗二端,芙蓉簟一领”。

同是过端午,世族大家极尽奢华,穷苦人家却担心债主上门催债。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清·李静山《节令门·端阳》

到了端阳节,水果鲜美正当时。买了红樱桃,紫桑葚过节。从水塘采来菖蒲挂于门楣,又去酒肆打满一壶雄黄酒。门外贴上了黄符纸,债主看到这些辟邪的灵符,会不会就掉头走开,不在端午这天上门讨债呢?

记得小时候,外婆家的院落,有棵石榴树。外婆喜欢花草,养了好些寻常的花,又栽了石榴树。一到五月,满树的榴花,像是用红绸缎绾了一个个小蝴蝶结,系在枝间。绿叶红花,美得耀眼热烈。那时只知道,榴花红遍,就到端午节了。

年复一年,又见榴花红。五月五,过端午。

-作者-

童话。北方女子。

拓展知识:

《端午》古诗

有关端午节的古诗(精选25首)

  端午节纪念的是屈原,因而古人的“端午诗”许多都是以悼念屈原为主题的。下面搜集了十首有关端午节的古诗,欢迎阅览!

  端午节的古诗1

  1、《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竞渡歌》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3、《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4、《五丝》 唐·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5、《端午》 宋·文天祥

  人命草头露,荣华风过尔。唯有烈士心,不随水俱逝。

  至今荆楚人,江上年年祭。不知生者荣,但是**者贵。

  6、《浣溪沙》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7、《已酉端午》 明 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8、《五月五日》 北宋 梅尧臣

  屈氏已沉**,楚人哀不容。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9、《端午感兴》 宋 文天祥

  流棹西来恨未销,鱼龙寂寞暗风潮。

  楚人犹自贪儿戏,江上年年夺锦标。

  10、《五丝》 唐·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端午节的古诗2

  1、《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2、《小重山·端午》

  元代·舒頔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

  离**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3、《乙卯重五诗》

  宋代·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4、《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5、《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端午节的古诗3

  1、 《午日处州禁竞渡》

  明·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舟楫何劳吊屈来。

  2、《午日观竞渡》

  明·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不解愁。

  3、《五日·选一》

  明·陈子龙

  吴天五月水悠悠,极目烟云静不收。

  拾翠有人卢女艳,弄潮几部阿童游。

  珠帘枕簟芙蓉浦,画桨琴筝笮艋舟。

  拟向龙楼窥殿脚,可怜江北海西头。

  4、《节令门·端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5、《五丝》

  唐·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6、《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着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7、《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8、《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9、《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10、《五月五日》

  宋·梅尧臣

  屈氏已沉**,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後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

统招专升本 免费一对一报考指导、院校选择、专业规划,赠送全套专升本考试资料
专业老师为您指导统招专升本 帮您规划如何报名、选择院校、专业规划、保证100%拿证,现在预约即可获赠一整套专升本考试资料
请在浏览器中启用 JavaScript 来完成此表单。
填写您当前所在的省份

原创文章,作者:名品学习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ingpinfang.com/77086.html